浙江嚴厲打擊拒執犯罪
記者4月3日從浙江省高院打擊拒執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8年以來,浙江法院連續5年開展打擊拒執專項行動,共收拒執刑事案件4459件,收案數逐年遞增。
執行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關鍵一環。浙江法院構建黨委領導、政法牽頭、法院主導、多方參與的打擊拒執犯罪工作格局,由法院單打獨斗向各職能部門集成作戰轉變。2022年,全省法院審結拒執刑事案件1260件,判處拒執犯罪850件947人,并加大對與拒執行為相關聯的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財產、虛假訴訟、妨害作證等妨害司法犯罪的懲處力度,審結此類案件800余件,保持打擊拒執犯罪高壓態勢。
自浙江開展全域數字法院改革以來,全省法院深入推進執行“一件事”綜合集成改革,不動產司法拍賣過戶“一門聯審、一窗辦理、一次辦結”,拍賣用時縮短40%,平均辦證由20天縮短到2天;車輛查控則通過“云執行”模式,處置提速50%。
為促使被執行人自動履行,浙江法院寬嚴相濟,對蔑視司法權威和拒不履行支付贍養費、撫養費、勞動報酬等性質惡劣的拒執犯罪,依法從嚴懲處;對積極主動配合執行,徹底認罪悔罪,與申請執行人達成和解、諒解等情形的,依法從輕處罰。2022年,全省法院以拒執罪判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45人。
值得注意的是,全省法院開辟打擊拒執犯罪行為“自訴主戰場”,受理拒執自訴案件有較大增幅,從2017年29件、占比13%增長到2022年460件、占比33.8%,2022年拒執自訴案件占全部刑事自訴案件的66%,位列第一。“2022年,浙江民商事案件自動履行率達51.33%,比上年增加7個百分點。”省高院相關負責人說,全省法院將持續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對被執行人身份、行蹤精準定位及對其高消費行為及時預警,破解被執行人逃避執行監管難、拒執取證難等問題,推動構建社會誠信體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