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加快布局光伏產業鏈
塞外廣袤,風光無限。從大同市云州區杜莊鄉土井村的上空鳥瞰,兩只由N型雙面光伏組件構成的“大熊貓”格外引人注目。
這是全球首個以熊貓為造型的光伏電站,于2017年3月開始建設,6月完成施工。中來股份為其提供29.2MW N型雙面高效光伏組件。
中來股份是全球最大的N型TOPCon高效光伏電池組件制造商,也是國內第一個成功實現GW級量產TOPCon光伏電池的企業。2021年5月,中來股份落戶山西綜改示范區,成立山西華陽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6億元,分兩期實施建設年產16GW高效單晶電池智能工廠。
我省是國內太陽能高值區。近年來隨著光伏領跑者基地建設、全省光伏扶貧試點工程等光伏項目的實施,光伏產業發展態勢強勁。在此基礎上,我省將光伏產業鏈列為2022年培育鍛造的十條重點產業鏈之一,以中來為“鏈主”企業,引導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產品協作配套,提升本地配套率,增強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去年9月29日,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出臺《山西省光伏產業鏈實施方案》,明確“十四五”期間山西光伏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目標,加快構建以“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為主鏈、材料和設備等為側鏈的產業鏈生態體系,推動我省光伏產業邁向價值鏈高端。力爭到2025年,實現光伏產業鏈總產值超1000億元。
建圈強鏈 讓“光”更聚光
換上潔凈服,全方位除塵……3月27日,走進山西綜改示范區瀟河園區中來股份年產16GW高效單晶電池智能工廠,全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無塵車間正在開足馬力生產。
去年6月30日,山西中來光能182/210高效太陽能電池首片成功下線。該項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同時基于182/210大尺寸硅片的GW級TOPCon智能化電池工廠,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N型TOPCon2.0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量產轉化效率為25%,居行業領先水平。項目全部達產后,預計年產值不少于100億元,年稅收不少于2.6億元,將全面助力山西打造千億級光伏產業集群。
光伏產業鏈分為主鏈、側鏈。主鏈包括上游的硅料開發、硅片(拉棒、切片)、中游的電池以及下游的組件4個主要環節,側鏈則是每個環節上的配套產品,比如玻璃、邊框、支架等,通過主鏈和側鏈的結合,一步步最終走向EPC(終端電站)。
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電池片生產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位置,對整個產業鏈的降本增效起到極大的綜合性推動作用。“中來光伏生產的電池片發電效率高,度電成本非常低。轉化采用了量子氧化的鍍膜技術,極大提高了電池效率。”山西中來光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建軍告訴記者,“TOPCon2.0的電池技術是低成本、大規模、可量產的一個技術,在山西落地后,將對產業起到強鏈補鏈的作用。”
硅片是產業鏈上游的末端,是光伏產品的起點。硅片的生產工藝是整個光伏產業鏈中技術難度和能耗最大的環節,也是我省發展光伏產業鏈最缺失的環節。去年3月,中來在古交市布局了年產20萬噸工業硅+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該市錨定打造光伏制造和應用基地目標,按照“政府+鏈主+產業園”模式,設立硅基材料產業園,在加速推進多晶硅項目落地的同時,持續對接上下游頭部企業,目前通過鏈主企業推薦,達成意向落地項目已有3個。“十四五”期間,我省有望自己供應硅料,解決硅料空白問題。
建圈強鏈,才能讓“光”更聚光。成為鏈主單位以來,中來成立內部智庫團隊,會聚光伏新材、組件、電池、應用、硅料事業板塊市場和技術條線的核心骨干及專家,全集團各板塊形成合力,為山西省光伏產業鏈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在《山西省光伏產業鏈實施方案》的制定過程中,中來充分發揮了產業專家與“鏈主”作用,積極建言獻策,協助梳理產業發展脈絡,多次提出光伏產業鏈針對性支持政策及建議,為入晉在晉光伏企業謀求要素、金融、招商及市場等各方面支持政策。
3月8日,由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省工信廳主辦,中來股份承辦的山西省光伏產業鏈協同發展推進會在太原如期召開。“鏈主”“鏈核”“鏈上”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商產業鏈發展。
中來主動拓展各種領域應用場景,協同創新、發現產業鏈新增長點。推動地方政府一同召開產業對接會,促成同其他城市的行業龍頭、“國字號”高校院所和大型央企的合作;推動產業鏈企業聯合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重點企業、金融機構等發起成立產業聯盟,在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示范應用、市場開拓等方面謀求合作,推進產業一體化發展,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自2021年9月起,中來協同山西綜改示范區管委會進行全產業鏈的招商引資,目前,新疆大全、宇澤(半導體)、青島高測、十一科技等上游企業表達了合作意向,正在進行落地接洽。
“未來,中來股份將繼續主動承擔‘鏈主’企業責任,當好產業鏈上的當家人。”謝建軍表示,將加快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為上下游企業尋求更普惠的產業引導政策,助力山西打造千億級光伏產業集群。
聚鏈逐“光” 遍地“向陽花開”
3月28日,為期3天的“2023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晉能科技作為晉能控股旗下新能源代表公司,攜PERC、TOPCon、HJT三款產品出席展會,多樣化產品方案獲得大量現場參展嘉賓的關注。
作為我省光伏產業鏈“鏈核”企業,晉能科技堅持技術迭代的核心戰略,組建了包含國內外光伏行業專家及優秀人才的運營管理和研發團隊,通過技術革新和精益生產,構建起具有技術和成本競爭力的電池、組件生產能力。發揮區位優勢實現快速發展,預計2023年底,晉能科技綜合產能將達10GW。
同為“鏈核”企業的潞安太陽能近年來為省內光伏電站項目持續供應大量優質可靠的光伏組件產品,廣泛應用于大型地面項目、工商業屋頂項目、居民屋頂項目等不同的場景,截至2022年底光伏產品累計出貨量達到30GW以上,在電站終端表現出了優異、穩定的發電性能。其產品暢銷盧森堡、克羅地亞、印度等25個國家和地區,連續5年長治市出口創匯第一。
該公司帶動省內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如長治日盛達玻璃、東明光伏硅片、中科安瑞接線盒、平遙銀鵬邊框等企業均保持密切合作。同時引進揚州晶品公司等外地民營企業投資建設,補充光伏上游拉晶制造環節,在省內光伏產業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補充完善的重要作用。
“向陽花開”,處于能源革命加速期的三晉大地上,傳統煤炭國企的轉型之路正圍繞光伏制造展開。
我省發展的光伏產業鏈主要是工業硅—多晶硅—拉棒—切片—電池—組件—專用設備—輔料—光伏發電系統。截至目前,我省光伏產業鏈共有15戶企業,初步形成以山西中來、晉能科技、潞安太陽能為重點的光伏產業鏈中下游電池、組件制造企業;以日盛達太陽能、長治高測、中電科二所等為重點的配套材料、裝備企業。2021年,我省光伏電池產能5.3GW,光伏組件產能6GW,并布局了光伏玻璃2000萬平方米等配套產品產能,產業鏈整體實現營收83億元。
目前,我省光伏產業鏈發展的產業規模及技術水平處于我國中游,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但可以看到,我省光伏產業鏈短板主要是上游多晶硅、拉棒、切片環節基本缺失;中下游電池組件產業尚未形成規模優勢,需通過“補鏈”“強鏈”補足短板。
為此,《山西省光伏產業鏈2022年行動計劃》提出,依托長治、晉中、朔州、綜改示范區和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等地區的產業基礎,持續推動項目簽約、開工、投產“三個一批”活動,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四大產業集群。精準補齊短板弱項,發揮中來股份、潞安太陽能等“鏈主”“鏈核”企業的牽引作用,重點針對硅料、拉晶切片等產業鏈缺失和薄弱環節拓展強化,促進產業鏈延鏈補鏈。
截至目前,光伏產業鏈9個重點項目已完成投資39億元。“補鏈”項目共2項,其中中來股份新建年產20萬噸工業硅、10萬噸多晶硅項目,項目正辦理合規性手續。“強鏈”項目7項,其中晉能科技年產3GW太陽能高效組件項目已達產;山西中來16GW單晶高效電池智能工廠項目已完成4GW投產,一期剩余4GW將于4月底投產,爭取2023年完成16GW全部投產達效率;潞安太陽能高效單晶太陽能電池大尺寸升級改造項目、日盛達2×1000t/d光伏玻璃生產線及配套深加工項目、壺關高測光伏金剛線生產裝備降本增效技術升級改造項目已逐步完成設備調試,正常推進。
藍色好風景帶來綠色好“光”景
年發電率小時數8000多萬,年利用率小時數1600個小時……大同熊貓電站在25年的運行周期內,可實現高達32億千瓦時的光伏電力,相當于節約煤炭使用量105.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6萬噸,減少粉塵1600萬噸。中來負責在每年的春檢秋檢期間,對其光伏組件進行熱斑檢測,以提升光伏組件的發電量,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年初,中來與在晉能源集團包括格盟、華能山西公司、華電山西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合力推動山西光伏產業鏈制造板塊與下游投資應用形成產業聯動與拉動,并與華電山西公司、華能山西公司、中電建貴陽院等單位達成深度合作,預計2023年實現電池片及組件銷售1GW,真正實現晉材晉用。
這兩天,晉能科技接到了歐洲老朋友拋來的第三次合作橄欖枝。此前,該公司采用晉能科技組件建設了一座異質結分布式電站,并且將該項目地面全部鋪設白色石子,增加光照地面反射量。晉能科技雙面組件優異的背面發電效果完美匹配該方案,整體發電量提升十分明顯,大幅超出預期并滿足該項目初始發電要求。為此,該公司又向晉能科技采購了第二批更先進的異質結半片組件,用來打造“地中海最美麗的太陽能園區”,目前也已投入運營。
不僅如此,晉能科技還于近日出貨約30MW光伏組件,助力打造沿我省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項目。該工程將在收費站、服務區、空地車棚、匝道、隧道出入口、低邊坡等區域裝機建設,利用高速公路周邊設施的閑置空間進行太陽能發電。
不論是“光”耀三晉,還是“日”照海外,我省光伏產業鏈在聚力實現全鏈閉環的同時,著力提升應用場景,以“商業紐帶”角色連接山西—中國—全球市場互通,激活地方產業發展新動能,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與經濟發展兩大核心。
人才為產業鏈可持續生態化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現在,晉能科技在山西參與創建了3個省級科技創新基地,即山西省企業技術中心、山西省光伏電池組件及應用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太陽能光電轉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保障優質人才向上輸送渠道暢通,最大化發揮科研人員研發助力價值。“以先進技術帶動山西光伏制造協同開發,以高質量產業標桿賦能區域經濟增長。我們有信心,今年能夠跨上50億產值的臺階,爭取在‘十四五’期間打造一個百億級的產業。”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博士說。
當前,中來迎來了與浙能電力的戰略性合作。依托浙能電力的品牌優勢和產業鏈中下游一體化的優勢,中來將協同在晉多家光伏企業,銜接國內外優質資源,構建山西省域光伏發展生態;與地方政府和園區精準合作,利用鏈主、鏈核行業影響力和區域產業轉移機會精準招商引資;利用好風光新能源產業獎補政策和戰新電價政策,吸引行業內制造企業,同時鼓勵省內相關企業有序擴大生產規模和對外招商力度。
追光逐日,向陽而生。把空白的“鏈”補齊,將有基礎的“鏈”補強,形成全產業鏈縱向成鏈、橫向成群的態勢之后,山西千億光伏產業集群指日可待。(記者曹婷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