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福寺二期預計年底整體亮相
本報訊(實習記者 夏驊)引進沉浸式戲劇以及小劇場等更多演藝新空間、聚力培育“文化+”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重點推進隆福寺東院及隆福寺南坊全面竣工……昨天,在“兩區”建設新聞發布會上,東城區副區長趙海東介紹隆福寺園區發展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相關情況,預計隆福寺二期將于2023年底實現項目整體亮相。
2021年8月,隆福寺地區被納入北京市“兩區”重點園區,在開放政策加持下,制度創新及要素資源優勢進一步凸顯,發展動能進一步集聚。東城區制定、印發了《隆福寺園區發展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從項目建設、文化賦能、品牌培育、招商推介、園區品質、多元治理六個維度,為隆福寺園區發展建設提供方向性、原則性、指引性規定。
據悉,未來將聚焦文化賦能。搶抓“兩區”建設機遇,充分發揮東城區文脈底蘊深厚和文化資源集聚優勢,依托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堅持崇文爭先、文化賦能、文化引領,在隆福寺園區聚力培育“文化+”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以科技賦能、金融加速、消費帶動,實現園區文化產業對內融合、對外跨界,將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實力,集聚起園區發展的強大動能。
實現創新發展。構建以入駐企業為主體、文化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文化產業創新體系,引導新空間、新業態、新消費入駐園區并健康發展。緊抓數字化機遇,推進“數字隆福寺”建設,圍繞數字化管理、數字化消費以及數字化運營等需求,完成數字隆福線上平臺建設。
“將啟動隆福寺園區公共空間的改造和提升,打造高品質的文化商業相融合的品質街區,預計2023年底實現項目整體亮相。”趙海東介紹,將加快完成二期建設,重點推進隆福寺東院及隆福寺南坊全面竣工,同步推動科技與文化深度融合,探索“數字+文創+消費”商業模式的新路徑。
同時,構建核心業態。以文化展覽和演藝兩大業態為核心,以藝術展覽、藝術裝置、數字藝術、音樂演出、戲劇表演為延展,打造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新高地。文化展覽業態方面,在木木藝術社區基礎上,打造隆福寺數字展覽館,展示隆福寺近600年歷史。演藝業態方面,加強與知名演藝機構合作,引進沉浸式戲劇、小劇場等更多演藝新空間。對接王府井大街北延,并與故宮、人藝、中國美術館、嘉德藝術中心等周邊資源聯動,形成故宮—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