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打響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85.4%、83.7%、91.7%、91%、87.6%。這組數據是近5年來,湖南省每年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提升中總是起起伏伏。
34微克/立方米。這是2022年我省PM2.5濃度,為歷史最低,但比全國平均值還是高5微克/立方米。
在國家大氣質量考核中,我省8個地級城市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但還有6個城市沒有達標……
在空氣質量好與差的“纏斗”中,我省下定決心,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變被動為主動,推動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改善“一年見成效,兩年大提升,三年大變樣”。
2月上旬,全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動員部署會議召開,攻堅戰打響。
刻不容緩
2023年1月,湖南空氣質量有點“失常”。連續三輪重污染過程發生,令我省納入中央考核的環境空氣質量指標面臨全面“破位”風險。
此前,岳陽市已近5年、張家界市已4年沒有出現過重污染天氣,但這次也“失守”了。
據省生態環境廳專家分析,前兩輪重污染過程主要因為氣象靜穩的不利條件,使上下游傳輸來的大氣污染物在我省滯留,再疊加本地污染物積累所致;第三輪重污染過程則主要受本地煙花爆竹燃放影響。
監測顯示,1月21日(除夕)17時至次日2時,全省PM2.5濃度顯著上升,上升幅度排在前列的益陽、常德、岳陽和張家界等地,對比1月19日同一時段濃度上升了1.7倍至13.4倍。
與此同時,據多源衛星遙感監測統計,1月份,全省秸稈焚燒火點多達544個,比上年同期增加1654.8%。
“全省各地的管控都必須嚴格起來。”省生環辦主任、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劉群說,近年來,我省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有顯著進步,但與周邊地區橫向比較仍有差距,大氣質量也不穩固,“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徹底扭轉大氣污染防治的被動局面,開展攻堅刻不容緩”。
目標明確
用3年時間,基本解決全省突出大氣環境問題。
我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提出了明確目標:
2023年,環境空氣質量同比改善,完成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約束性指標;
2024年,提前達到國家下達的“十四五”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PM2.5濃度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以內,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1.8%以上,省會長沙奮力追到全國省會城市中游水平。
2025年,全省PM2.5濃度降至中部六省前列,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省會長沙確保達到全國省會城市中游偏上水平,奮力躋身先進行列;14個市州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一年見成效,兩年大提升,三年大變樣。”2月14日,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正式印發《湖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工作方案》,向全省相關部門、單位和14個市州“下達”具體行動任務,從優化結構、標本兼治出發,突出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實現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
掛圖作戰
“開局不利的形勢下,我們唯有持續用力,才能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這場硬仗。”劉群表示。
根據攻堅戰部署,我省將實施八大攻堅工程——
攻堅能源結構調整,圍繞能源清潔供應和輸配網絡建設、能源利用低碳化和高效化推進;
攻堅產業結構優化,圍繞提升行業績效水平、傳統產業集群綜合整治推進;
攻堅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圍繞交通運輸軌道化和低碳化、交通工具清潔化推進;
攻堅重污染天氣消除,圍繞如何有效防范、增強應對能力和提升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質效推進;
攻堅臭氧污染防治,圍繞揮發性有機物原輔材料源頭替代、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達標、氮氧化物污染治理提升、臭氧精準防控體系構建推進;
攻堅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圍繞車輛清潔化、非道路移動源綜合治理、燃油清潔化推進;
攻堅面源系統整治,圍繞揚塵污染綜合整治、餐飲油煙污染整治、秸稈綜合利用和露天禁燒推進;
攻堅能力提升,圍繞監測監控能力提升、執法監管能力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提升推進。
目前,依托省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協調工作機制,我省正在籌備成立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協調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將目標任務細分到各縣(市、區)、各相關部門,明確時間表、路線圖,開啟掛圖作戰。(記者 彭雅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