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絲“碼”跡實時可查 杭州全域推廣行政行為碼
近日,杭州市淳安縣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在浙江省統一處罰辦案平臺上生成了全縣第一個行政行為碼。執法人員在巡查中發現問題后,通過浙江省統一處罰辦案平臺進行操作,帶有二維碼和條形碼的處罰文書現場即刻生成。
記者2月16日從杭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了解到,根據全省統一部署,從2月1日起,杭州全域推廣行政行為碼,這意味著自此任何一件行政檢查、行政處罰都有了27位的唯一標識“身份碼”。執法人員、當事人、社會公眾等只需要通過掃碼,便可快速查詢執法全流程相關信息。
行政行為碼依托于“大綜合一體化”執法監管數字應用,通過系統自動生成行政行為監管代碼,具有唯一性、可擴充性、格式一致性和穩定性的特點,是行政行為全周期的唯一標識。該碼共包含27位數字,分別是行政行為類型碼(2位)、部門代碼(9位)、日期(6位)、序號(4位)、自定義碼(5位)、校驗碼(1位),一碼實現了行政行為的要素全集成。
行政行為碼怎么用、有什么用呢?
簡單來說,群眾和企業通過“浙里辦”掃碼,可實時了解行政執法類事項的辦理情況;案件當事人可查詢政策法規、案件辦理進度,獲取相關文書等;社會公眾可實時了解行政執法類事項辦理情況,充分行使社會監督權利。
從執法和監管角度來講,執法人員通過“浙政釘”掃碼可實現執法事項在線辦理、實時跟蹤,執法監督員可實時監督或復盤倒查執法監管履職情況,執法監管行為從“線下”轉為“線上”,全流程在線運行、留痕可溯。作為數字化與法治化相結合的又一創新之舉,這將加快促進構建“許可—檢查—處罰—強制—復議—訴訟”閉環鏈條,推動執法權力的規范透明運行和制約監督體系的不斷完善。
截至目前,行政行為碼已在全省范圍內覆蓋4700余個執法主體和行政許可、行政檢查、行政處罰等應用類型,試點地區已完成行政檢查賦碼數11906個,行政處罰賦碼數6323個,數字賦能正加快釋放著服務乘數效應。
據悉,杭州行政行為碼推廣將繼續力爭實現4個100%的“小目標”,即行政處罰案件100%賦碼運行、處罰文書100%電子簽章、處罰文書100%平臺出件、線索處置100%及時回應,確保該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不斷借助有章法的算法,一“碼”當先促使執法依法、規范、高效、透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