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德清下渚湖入選浙江省“五水共治”實踐窗口
日前,第二批浙江省“五水共治”實踐窗口名單正式公布,全省共有20家單位上榜,德清縣下渚湖是湖州市唯一一家入選單位。
下渚湖是國家濕地公園、浙江省第五大內陸湖、4A級風景旅游區、省級風景名勝區,濕地面積達36平方公里,是具有多樣性景觀的典型天然湖泊濕地。湖區內有港汊1000余條,大小土墩600余處,形成湖中有墩(島)、墩(島)中有湖、港汊縱橫、水網交錯的獨特水鄉景觀,為江南最大濕地。下渚湖濕地先后被命名為朱鹮易地保護暨浙江種群重建基地、國家級野大豆原生境保護點,并獲評“中國最美濕地”稱號。鳥類中的“東方寶石”朱鹮在下渚湖野外自然繁衍。
自2013年起,下渚湖以“五水共治”為契機,推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打出了“截、清、治、修、管”5大組合拳,走出了一條濕地生態修復的新路子。先后實施外蕩珍珠養殖整治、生豬養殖整治、溫室龜鱉養殖整治、圍網養殖整治和水產村整體搬遷,實現了濕地紅線范圍內農業養殖“從多到少到無”的根本轉變。
下渚湖積極開展中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以水系溝通、清淤疏浚、生態護岸、閘壩修繕等方式,對湖內及環湖主要河流進行治理,全面提升濕地防洪能力。首創“四池三/二壩式”水產養殖尾水治理模式,實現了漁業養殖尾水治理全域覆蓋,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尾水治理和漁業轉型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下渚湖創建“水下森林”模式的水生態修復技術,建立了一套適合濕地修復的穩定水生態平衡系統,目前已建設環湖10萬平方米“水下森林”,主要水質指標穩定在Ⅱ-Ⅲ類。
在長效管理上,下渚湖創新建立濕地生態補償機制,每年落實700余萬元對濕地行政村進行獎補;在全國首創“生態綠幣”機制,建立了“生態綠幣基金庫”,切實激發群眾護水熱情;建立“河湖健康體檢機制”,出臺全省首份《河湖健康及河流水生態健康評價報告》。
為更好展現德清全縣的治水成效,下渚湖街道打造了沉浸式治水實踐體驗館和河長工作站。治水館將展示、互動和寓教于樂相結合,聯合周邊中小學,打造“五水共治”教育基地,讓學生們體驗治水過程及治水意義,讓“五水共治”變為“吾水共治”,最終達到全民教育的效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