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安家運河畔
本報訊(記者 孫云柯)近日,城市副中心啟動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作為首都發展綠色金融的主要載體,落戶于運河商務區的北京綠色交易所升級為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為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助力。
綠色,是城市副中心發展最鮮明的底色。綠色金融正是綠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關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推動北京綠色交易所在承擔全國自愿減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礎上,升級為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建設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
“這為北京綠色交易所明確了功能定位、指明了發展方向。”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長王乃祥介紹,自2008年成立以來,北京綠色交易所深耕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服務各級政府、各類企業,積累了2千多家會員單位,各類產品成交量超過1億噸,培訓學員超過2萬人,已經發展為國內領先的綜合性環境權益交易和綠色低碳服務平臺。
近年來,北京綠色交易所積極承建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中心(即全國CCER交易中心),同時大力服務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建設。在承建全國CCER交易中心方面,北京綠色交易所全力保障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年履約抵銷工作,在提供技術保障的同時,幫助超過450家全國碳市場重點排放單位開戶和交易。同時,開發完成全國統一的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為建設自愿減排市場提供重要的基礎設施保障。目前,注冊登記系統已完成減排項目、減排量登記、簽發等全流程業務功能開發;交易系統已具備交易主體管理、交易組織、交割結算、風控監管等核心業務功能。兩個系統已具備接受主管部門驗收的條件。
在服務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建設方面,北京綠色交易所積極參與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牽頭或參與起草人民銀行、證監會發布實施的首批綠色金融行業標準,在市金融監管局指導下完成《北京市綠色企業(項目)評價認定辦法》。打造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實現綠色交易所開發的企業碳賬戶和綠色項目庫系統發布上線,創新與CCER等碳減排掛鉤的綠色資產支持工具等綠色金融產品。
在日前舉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打造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啟動儀式”簽約環節中,北京綠色交易所分別與通州區生態環境局和密云區生態環境局等國家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城市政府部門簽署氣候投融資領域合作協議,與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銀行等金融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通州區委常委、副區長蘇國斌表示,副中心將支持北京綠色交易所升級為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支持北京綠色交易所開展各類綠色資產和環境權益交易,提供定價、評估、清算等服務;建立反映企業排放量的碳賬戶體系,打造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平臺,在政策范圍內探索創新開發多種綠色金融產品,服務綠色低碳發展。同時,副中心將吸引和支持更多綠色金融機構落戶,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健康發展,積極吸引更多責任投資機構、綠色資產管理機構在城市副中心集聚。支持氣候投融資試點,優化利用國際國內綠色資本,以綠色金融引領帶動金融業快速發展,到2025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速20%左右。深化拓展綠色金融交流合作,積極培育、發展壯大綠色經濟,加快構建綠色金融市場體系,助力城市副中心建設綠色金融功能主要承載區和先行示范區,不斷打造綠色發展創新高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