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示范區發布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典型案例
人網南京1月17日電 近期,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聯合滬蘇浙兩省一市三級八方相關部門編印發布了《示范區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典型案例》,收集整理了示范區3年來形成的加強聯保共治、夯實生態基底、推動綠色發展3個方面、22項制度創新成果和46個典型案例(應用場景)。
據介紹,該典型案例展示了三級八方生態環境、水利(務)等部門打破行政藩籬、求同存異,充分發揮各地優勢和成功經驗,共同探索跨區域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制度創新的實踐成果。
在加強聯保共治、跨域聯保共治方面,機制逐步健全。示范區持續探索和鞏固跨界水體聯保共治新機制、新模式,創新建立了示范區跨界飲用水源聯合保護機制、重點跨界水體聯保共治機制等創新亮點,初步實現了跨界區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生態環境管控的無縫銜接。雪落漾(諸曹漾)一體共治、元蕩生態岸線整治工程等順利推進,取得良好成效。示范區環境質量尤其是重點跨界水體水質持續穩定改善,太浦河跨省界斷面水質連續三年年均值達到Ⅱ類以上,淀山湖、元蕩等重點跨界湖庫已經提前達到2025年水質功能目標。
在夯實生態基底、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方面,制度框架基本成型。示范區按照共商共建、系統集成、示范引領的原則,創新示范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制度,明確以“一套標準”規范生態環境管理、以“一張網”統一生態環境科學監測和評估、以“一把尺”實施生態環境有效監管為重點,加快構建跨域統一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體系。創新示范區生態統一調查監測機制,建立跨域統一的監測網絡,為持續夯實生態環境基底提供強有力制度和能力保障。示范區環境空氣質量聯合預報平臺、示范區大氣超級站科學觀測網、示范區跨域生態監測等項目順利開展。
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面,創新融合發展路徑,示范區吸引了一批創新研發高等級平臺、項目落戶。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碳達峰實施方案、水鄉客廳近零碳專項規劃、環評制度改革集成等創新成果下,涌現出一批代表性的樣板項目建成運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