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地方

      活化利用 汲古潤今(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發布時間:2023-01-17 10:0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近日,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等6家單位在線召開古籍數字資源聯合發布會,新增發布古籍資源6786部(件)。日益完善的古籍數字資源建設,有效解決了古籍保護和利用之間的矛盾,讓古籍資源“活起來”,為閱覽和研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文獻資料。

        

        古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近日,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天津圖書館、南京圖書館、云南省圖書館、蘇州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等6家單位在線召開古籍數字資源聯合發布會,新增發布古籍資源6786部(件),其中不僅有明清版刻、稿抄本古籍,還有碑帖拓本等特色資源,為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開展利用和研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文獻資料。據悉,這是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組織的第七次古籍數字資源聯合發布。

        本次發布的古籍數字資源有哪些方面值得關注?古籍數字資源的聯合發布有什么亮點?古籍數字資源建設在解決古籍保護和利用之間的矛盾、促進古籍傳播等方面有何價值和意義?

        類型豐富、版本珍貴,滿足個性化使用需求

        676部年譜類古籍,包括明刻本16部,清刻本584部,清稿本6部,清抄本46部,清末石印本3部,鉛印本20部等;目錄類古籍基本囊括了經典的目錄學著作,如《校讎通義》《群書校補》《千頃堂書目》《經義考》《小學考》《四庫全書總目》《書目答問》《藏書紀事詩》等。國家圖書館本次發布館藏古籍數字資源1075部19.2萬葉,主要為年譜類、目錄類古籍,均為高清無水印古籍影像。

        “南京圖書館將399種清人文集以全本彩色掃描的方式制作成數字影像,其中還包括一些獨一無二的稿本、抄本等寫本文獻。”南京圖書館歷史文獻部主任、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陳立介紹,南京圖書館提供“版本類別”“館藏分布”等類型化檢閱項,滿足使用者個性化檢索需求。

        中山大學碑帖數據庫現收錄館藏碑帖4196種1萬余幅,類型主要有碑碣、畫像石、石經、造像、摩崖等,讀者可以通過題名、責任者、刻石年代、出土地點等檢索相關碑帖圖像。“此次發布的資源具有較高的書法、繪畫、雕刻等藝術價值。數據庫收錄豐富,其中以書法著稱于世者不在少數,如《曹全碑》《多寶塔碑》等,代表了中國書法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成就。同時,這些資源還具有較高地方史料文獻價值。”中山大學圖書館常務副館長林明表示。

        云南省圖書館此次發布資源為館藏善本63部381冊,圖像50604拍。此批發布的史部文獻是云南省圖書館館藏史部善本中的特色和精華所在,是研究云南歷史不可或缺的珍貴資料,醫家類文獻則多為云南本地醫書,其他地方較為少見。

        無需注冊、免費使用,隨時查閱特色文獻

        “古籍具有特殊性,作為文物必須保護,作為文獻必須為讀者所用,二者之間存在矛盾。解決矛盾,數字化是目前最好的辦法。”山東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杜澤遜說。

        之前,有些藏書機構視某些古籍善本為“鎮館之寶”,不允許出庫,讀者便無從閱覽。而古籍保護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將其束之高閣,而是要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服務社會、賡續傳承。

        “國家圖書館從2000年起開始有計劃地將古籍進行數字化,并陸續建成數字方志、碑帖菁華等專題庫,面向社會公眾發布。”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負責人王紅蕾介紹。2016年,國家圖書館搭建“中華古籍資源庫”平臺,發布了國圖館藏善本和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獻、碑帖拓片、家譜、老照片等數字資源,以及許多館外古籍和海外征集古籍資源。2021年受疫情影響,遠程訪問需求增長,為回應讀者期待,“中華古籍資源庫”實現了免登錄閱覽,無需注冊,即可進行單庫檢索和多庫檢索、全文閱覽。

        “之前獲得古籍數字資源需要走進圖書館,用內網機閱覽和檢索。如今,‘中華古籍資源庫’數字資源成為完全開放的公共資源,可以隨時隨地閱覽。”對此,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生高航說,“原版稿本掃描非常清晰,使用起來十分方便,而且不用購買權限,實在是史學研究者的一大助力。”

        參加聯合發布的單位,不僅有省級、市級和區縣級公共圖書館,還有博物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單位。開放共享的古籍資源皆為各館所藏特色古籍資源,不僅有宋元善本、碑帖拓本、明清古籍,還有大量地方志、家譜等貼近當地社會文化生活的特色古籍資源,內容豐富多樣。各類古籍資源各有側重、各有特色、互為補充,為各個領域讀者的閱覽和研究提供方便。

        比如,云南省圖書館此次發布資源包括云南方志,如省志、山水志、專志;地方文獻如《紀古滇說集》《滇小記》等。中山大學圖書館發布的資源收錄了不少清末民初以來出土與鐫刻的碑碣、墓志,以及大量江浙、廣東地方石刻,其中記載的很多內容較少為學者所著錄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獻價值。

        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熊遠明表示,古籍保護的目的在于傳承和利用,古籍數字資源的在線發布與共建共享,在有效解決古籍保護和利用之間的矛盾的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古籍傳播,為中外學者研究古籍提供便利,對揭示和堅守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堅定和增強文化自信,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逐步完善、迭代升級,持續探索開放共享

        截至目前,古籍數字資源聯合發布已經到了第七次,全國累計發布古籍及特藏文獻影像資源達13萬部(件),其中國家圖書館建設的“中華古籍資源庫”發布古籍影像資源超過10.2萬部(件),先后聯合39家單位發布古籍資源2.8萬部(件)。

        王紅蕾說,“中華古籍資源庫”已成為全國古籍資源類型和品種最多、體量最大的綜合性資源共享發布平臺。

        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學教研室主任、教授楊海崢感嘆,陸續推出的13萬部(件)古籍數字資源,免去了往返奔波各家圖書館的時間。“‘中華古籍資源庫’助力學術的繁榮和進步,尤其是年輕學者更善于利用網絡資源,通過古籍資源庫的利用,已經出現了非常多的可喜成果。”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研究員張麗娟說。

        “不僅數字資源越來越豐富,‘中華古籍資源庫’在技術上還不斷升級調整。例如,每冊古籍可以整本下拉閱覽,無需翻頁等待,網站的流暢性和穩定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不同瀏覽器的兼容性問題也得以解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生宋上上說。

        去年4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提出“推進古籍數字化”,強調“積極對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加強古籍數據流通和協同管理,實現古籍數字化資源匯聚共享。支持古籍數字化重點單位做強做優,加強古籍數字化資源管理和開放共享。”

        浙江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黃晨談道,古籍數字資源聯合發布可以更好地呈現資源的利用價值,接下來,期待進一步打通資源和發布平臺,提供一站式檢索,將資源聚合起來。

        熊遠明說,以國家圖書館為代表的各古籍存藏機構將積極探索共建共享新途徑,持續開放共享古籍資源,借助全國智慧圖書館建設體系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繼續深入挖掘古籍的深厚內涵和時代價值,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傳播能力,共同為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制圖: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16日 11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av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 久草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欧美另类精品xxxx人妖换性| 成人无遮挡裸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国语| 国产自产21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91亚洲国产在人线播放午夜 |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雪花飘影院手机版在线看| 澳门皇冠8x8华人永久免费| 日本插曲的痛的30分钟| 天堂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视频| 日韩在线第二页| 波多野结衣四虎| 日本h片无遮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免费观看| 优优里番acg※里番acg绅士黑| 乱中年女人伦av三区| free性泰国女人hd| 香蕉视频在线播放| 永久免费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新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吃女邻居丰满的奶水在线观|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一级毛片免费在线| 黄色三级电影网| 欧美精品xxxxbbbb| 岛国AAAA级午夜福利片| 国产女人的一级毛片视频| 亚洲综合第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