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專營機構 精準滴灌民企
走進位于浙江臺州的陸霸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數十臺桁架機器人在空中“奔走”,自動化生產線運作正忙。“有了這幾條總投資800萬元的智能自動化生產線,今年產值有望增加30%。”公司總經理陳劍利充滿信心。
就在幾個月前,陳劍利還在為如何籌集這800萬元而犯愁。在當地優化營商環境服務組牽頭下,臺州銀行大溪支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批貸1000萬元,這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人民銀行臺州市中心支行行長喻曉嵐介紹,這種金融服務中心是銀行專門為小微企業設立、以專營模式服務小微企業的機構載體,目的在于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短、小、頻、急”難題,幫助企業更好渡過難關。像這樣的小微企業專營機構,目前臺州有400余家。
普惠金融,為小微企業發展紓困
即使在周末,臺州旭日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旭實依然很忙。
他告訴記者,公司研發了一套建筑泥漿現場快速脫水系統,并擁有多項技術專利,能將建筑泥漿在源頭“變廢為寶”。本想進一步開拓市場,但發展資金問題讓他壓力頗大,“技術不斷迭代,招聘研發人員、完善系統等都需要資金支持,開銷不小。”
為了貸款,張旭實爭取了很多次,但由于缺少抵押物,跑了好幾家銀行都沒成功。聽政府助企專員介紹了小微企業專營機構后,張旭實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向公司所在路橋區的路橋農商銀行提出了貸款申請:“憑借發明專利質押,順利拿到了50萬元貸款,還享受到比貸款平均利率低13%的優惠。”
為什么能順利批貸,還能享受利率優惠?路橋農商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相關部門負責人陳佳希解釋,不同于一般金融信貸產品以土地、廠房、機器等實物為抵押,專利、技術、信用等無形資產都可以是小微企業專營機構的“抵押物”,而且當地政府還配有減息、補貼、利率優惠等輔助政策,全力為小微企業發展紓困。
臺州的民營經濟占比高,其中小微企業又占了大多數。除國有、股份制銀行等試點外,目前3家法人城商行、9家農商銀行、8家村鎮銀行也在積極探索,400余家小微企業專營機構不斷加大金融服務產品研發投入,積極創新產品、優化服務。
量身定制,緩解企業融資擔保難
對于陳劍利、張旭實這樣的小微企業主,擔保難是他們在融資過程中常常遇到的問題。
“缺乏可抵押的資產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國農業銀行臺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章清華說,小微企業專營機構通過創新拓展專利權、股權等多種擔保方式,量身定制信貸產品,讓這個難題有了新解法。
“除了專利權等無形資產,我們還引入企業的財務、納稅、訂單等大數據,為企業360度精準‘畫像’。”章清華說,依托大數據分析模型,銀行綜合評判企業的可貸額度,將申貸企業的信用數據轉化為融資資本,有效解決了缺乏抵押物的難題。
擔保難題解決了,如何進一步提高便利性、獲得感?章清華介紹,農業銀行臺州分行放寬了下級銀行的審批權限,持續縮短審批流程、環節,同時建立“負責人+經辦人”協同機制,通過實地走訪評估,形成信貸方案,實現小微企業“一次也不用跑”。
“就我們而言,無論是申請貸款、增加貸款,還是續貸,在小微企業專營機構辦貸審批的時間都沒超過3個工作日,有時當場就批下來了!”臺州椒江區的企業主李方軍說。
在探索發展小微企業專營機構的過程中,臺州多家銀行紛紛發力。工商銀行臺州分行根據小微企業經營情況、資產負債、征信、發展潛力等情況綜合評判;臺州銀行探索建成線上線下融合的數字化高效小微金融服務機制;臨海農商銀行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項目申報、專利代辦等“一站式”服務……
在臺州銀保監分局黨委書記、局長俞威看來,這些銀行設置的小微企業專營機構以全方位、全流程的專業性,精準滴灌民營企業發展,這是當地前期推進小微金融服務改革的實踐經驗,也是下階段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
打破壁壘,精準連接政銀企三方
信息不對稱,是造成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一大原因。為破解難題,近年來,臺州搭建起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打通“信息孤島”,推動銀行更敢貸、愿貸、能貸、會貸。
這一平臺以需求為導向,歸集實用、管用信息進行信用建檔并動態更新,免費對金融機構開放查詢。為此,臺州成立以市政府領導為組長、20多個部門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打破信息壁壘;同時建立考核、通報、督查及評價機制,長效保障信息共享渠道暢通,精準連接政銀企三方。
“經過迭代升級,目前已建成‘小微智融’銀企融資對接平臺,便于展示銀行各類融資產品,公開各種融資條件,使企業融資有了更多主動權。”喻曉嵐表示。
截至2022年11月末,臺州市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歸集發改、經信、稅務等30多個部門118大類、4.52億條信用信息,實現對全市81萬多家市場主體信用建檔全覆蓋,累計查詢量達1443萬次。“小微智融”銀企融資對接平臺累計發布各類融資產品351個,共促成銀企融資對接87220筆、金額1343.5億元,服務企業57094家。
企業授信融資方便了,風險又該如何把控?臺州市金融辦主任胡新民介紹,為防范和化解企業擔保鏈、資金鏈風險,臺州市政府牽頭成立了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通過政企共同出資的籌建模式,為大量缺少抵押擔保物的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增信服務。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宋華盛說,臺州探索發展小微企業專營機構,既有利于銀行快速響應、低成本調整組織結構以滿足市場需求動態變化,也有助于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
“接下來,要進一步探索小微金融專營機構標準化建設,從小微金融再深化、共同富裕見實效、特色金融有突破三方面實現小微金融服務改革更深層次的提升。”胡新民告訴記者。
(泮永翔參與采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