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平均濃度降幅超60% 京津冀生態環境協同交出亮眼成績單
人民網北京12月15日電 (李博)生態環境保護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率先突破重點領域之一,近年來,三地生態環境部門逐步建立完善協同機制,聯合立法、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協同治污,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協同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為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三地生態環境部門建立健全協同機制,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成效顯著。進入“十四五”時期,在鞏固現有良好協同機制基礎上,三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合成立了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工作協調小組,共同推動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向縱深發展。
經三地共同努力,區域空氣質量方面,2021年三地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全部步入“30+”階段;2022年以來,三地PM2.5平均濃度繼續同比下降,與2013年相比降幅均達到60%以上;重污染天數均大幅消減、優良天數大幅增加。水環境質量方面,三地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Ⅰ—Ⅲ類)比例均動態達到“十四五”國家目標要求,且全面消除劣V類斷面。生態質量方面,區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高。
大氣聯防聯控 藍天白云成常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地大氣污染防治按下“加速鍵”。十年來三地分類整治“散亂污”企業16.3萬余家、三地農村及城鎮地區散煤清潔能源改造近1580萬戶,北京市實現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天津市燃煤鍋爐和工業窯爐基本完成清潔能源替代,河北省基本淘汰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
2022年,在生態環境部指導下,三地連續第六年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共同提升重污染應急精準性、科學性和有效性。這一年,北京市完成山區2.1萬戶居民煤改電、核心區72座燃油鍋爐基本清零,天津市平原地區實現散煤基本清零、完成41臺3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改造或關停,河北省承德、秦皇島完成10.98萬戶居民清潔取暖改造,區域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在區域結出碩果,北京冬奧會期間,“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助力北京實現全部場館綠色電力全覆蓋,“冬奧藍”獲國際國內社會好評。
強化流域共治 共護一灣碧水長清
京津冀區域同屬海河流域水系,三地堅持流域共治,攜手保上游好水、送下游清水。北京市率先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天津市、河北省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大幅提升。
2022年,三地堅持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健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京冀兩地政府簽訂新一輪密云水庫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津冀兩地政府即將簽訂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第三期)。1-11月,密云水庫(北京)、于橋水庫(天津)、潘家口水庫(河北)、大黑汀水庫水質(河北)穩定達到水源地水質要求。深化渤海綜合治理,天津市完成68個入海排污口整治,河北省46條入海河流全部達到V類及以上水質。
試點示范先行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京津冀是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關鍵區域之一,近年來,三地圍繞能源、產業、交通、建筑等領域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十三五”期間,三地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比例分別達26%、23%、25%,均超額完成國家任務目標。
對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三地多措并舉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北京市密云區和通州區、河北省保定市入選國家第一批氣候投融資試點,探索各具特色的氣候投融資路徑。完善“雙碳”法規政策體系,北京市制定“十四五”時期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規劃,天津市出臺全國首部省級碳達峰碳中和促進條例,河北省制定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開展低碳試點,北京市圍繞先進低碳技術、低碳領跑者、氣候友好型區域、氣候投融資等四個方面推動開展綠色低碳試點;天津市組織2座建筑、2家企業、2個社區開展第一批低碳示范建設;河北省推動開展4個碳捕集利用封存試點示范項目。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生態系統展新顏
筑牢夯實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三地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北京市還出臺實施了《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條例》。
京津冀三地共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北京鳥類十年間增加了八十多種,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北京雨燕”從過去不到三千只已恢復到近萬只;天津市觀測記錄的鳥類達到452種,每年有超百萬只候鳥遷徙過境,其中包括遺鷗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河北白洋淀野生鳥類增加到248種,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已在白洋淀“安家落戶”。
聚焦“兩翼”建設 完善生態環保協同長效機制
近年來,三地圍繞“兩翼”建設,推動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不斷走向深入。北京認真落實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意見,高標準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積極推動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河北省加快雄安新區建設,堅持補水、治污、防洪“三位一體”,統籌推進白洋淀治理與修復,京冀兩地共同推進白洋淀上游大清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天津市為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提供精準技術服務,白洋淀淀區整體水質穩定保持Ⅲ類,已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今年,三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制定京津冀地區環評會商辦法,進一步完善區域環評會商機制。推動標準協同,聯合發布實施液氨貯存使用單位環境風險防控技術規范。落實京津冀生態環境執法聯動工作機制,北京市通州區、延慶區與河北省廊坊市、張家口市,天津市武清區、濱海新區與河北省廊坊市、唐山市等開展聯動或聯合執法,共同打擊交界地區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在天津北運河武清段聯合舉辦京津冀突發水環境事件聯合應急演練,提升三地協同應急處置能力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