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業領域碳達峰“路線圖”出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日,《安徽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出爐。根據方案,“十四五”期間,安徽將初步建成高效、循環、低碳的現代工業體系;“十五五”期間,將力爭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峰,推動鋼鐵、水泥等有條件的重點行業率先達峰。
建設綠色低碳示范園區
優化產業布局上,安徽將強化碳減排對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優先在原料與清潔能源匹配度好、有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地區布局項目。
為提升新興產業對全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貢獻度,安徽將有序布局重大新增項目。對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重大新增項目,將以產業發展為基礎,以需求為導向,科學確定技術路線、產業銜接、綜合開發等建設規劃,控制新增項目碳排放。
另外,依托合肥都市圈、合蕪蚌示范區、皖江示范區、皖北、皖西、皖南等地區現代產業體系,積極推行低碳化、循環化、集約化發展,圍繞園區主導產業構建能源、碳排放、資源循環高效管控系統,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鏈條,推進節能低碳和循環化改造,建設國家綠色工業園區和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探索建立數字化碳管理體系
工業節能,安徽已實踐多年。方案支持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增強源網荷儲協調互動,引導具備條件的企業和園區加快廠房光伏、分布式風電、多元儲能、余熱余壓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體化系統開發運行,推進多能互補高效利用。同時,鼓勵氫能、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的應用。企業可通過電力市場購買綠色電力。另外,安徽還將推動終端用能電氣化和開展節能降碳升級改造。加快提升工業電氣化水平之余,鼓勵有條件的園區實施集中供熱、能源梯級利用、園區能源系統優化改造。
為進行有效評估,安徽還將探索建立數字化碳管理體系——加強信息技術在能源消費與碳排放監測等領域的應用;完善全省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完善我省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推動數據匯聚、共享和應用。其中,省經信廳還將以數據為驅動提升行業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管理服務水平,引導企業開展碳排放數據監測分析,建設數據驅動的綠色制造體系。
構建工業領域綠色產品供給體系
一方面,安徽將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鼓勵企業運用綠色設計方法與工具,開發推廣高性能、高質量、輕量化、低碳環保產品。另一方面,安徽也將著手發揮綠色低碳產品、裝備對碳達峰碳中和的支撐作用,構建工業領域從基礎原材料到終端消費品全鏈條的綠色產品供給體系。
光伏、新能源汽車以及綠色建材,是安徽工業的“三大強項”。
智能光伏產品上,安徽力爭到2023年,全省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產能突破80GW,產量保持全國領先;新能源汽車產品上,爭取到2023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國比重10%;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發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超過40%;綠色建材產品上,安徽未來將重點發展高強高耐久混凝土、真空節能玻璃等綠色建材產品。(記者 樂天茵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