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案例成生態環境部優化執法方式領域典型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優化執法方式領域的3個典型案例,臺州市利用多種非現場方式查處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案入選。
今年2月23日,臺州市生態環境局溫嶺分局執法人員通過自動監控數據平臺巡檢、大數據分析研判,發現溫嶺一家企業廢水自動監控pH值近期出現大幅異常波動。
該局第一時間組織執法人員、監測人員、相關專家等趕赴現場開展突擊檢查,采用無人機組對廠區進行高空偵查,定位廢水處理設施排放口位置,并利用熱成像功能掃描廠房頂部廢氣排放和廢氣處理設施運行情況。
根據無人機傳回的畫面,執法組兵分兩路,一隊從正門進入正常檢查,另一隊從后門直奔污水處理廠排放口檢查。采樣組分組開展采樣監測,自動監控組對污水站運行狀況以及自動監控站房開展檢查。
現場檢查發現,該企業廢水排放口pH自動分析儀被人為拔出放在邊上裝滿清水的塑料瓢內,廢水處理設施末端沉淀池內有一根自來水管對廢水進行稀釋,加藥桶未在加藥。經環境監測人員現場監測,沉淀池、排放口處pH值均超標,涉嫌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
不僅如此,該企業的廢氣處理設施第一級噴淋塔配套的水箱已干,未在噴淋,第二級噴淋塔正常運行,涉嫌不正常運行大氣污染防治設施。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臺州市生態環境局對該企業處32.4萬元罰款,對電箱實施了查封,并將相關負責人移送公安機關。
臺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執法綜合利用“在線監控+大數據分析研判+無人機熱成像”等多種科技手段,通過在線監控、大數據分析研判事前有效確定目標,并利用無人機快速發現問題,大大提升問題發現能力,讓環境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