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求職 哪些城市更受青睞?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中國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其中顯示,95后在選擇就業創業城市時,呈現“更喜歡跨城流動”“更多分布于新興行業”等特點,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杭州、南京、蘇州、成都、武漢、佛山位居人才吸引力榜單前十名。
對于95后海歸而言,他們在選擇就業創業城市時都有哪些考量?擇業時又更看重哪些因素?
一線城市熱度不減
在這份榜單中,一線城市包攬前四名的結果并不令人意外。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相關數據,按地區來看,今年95后人才向東部集聚明顯,人才凈流入占比為17.9%,明顯高于總體求職者的12.9%。從人才流入流出占比看,95后流入東部地區占比為60.4%,略高于總體人才的58.5%。與此同時,按城市群看,95后選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意向,也高于整體受統計求職者。
“我在北京讀了4年本科,對這座城市有感情,生活方面也很習慣。”碩士畢業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汪子寧出生于1997年,他告訴記者,自己在澳留學時的很多同學都決定回國后選擇一線城市工作。“這里不僅能提供領域更寬泛的就業機會,而且在生活起居許多方面與國際接軌,對留學生來說的確是不錯的選擇。”
58同城在去年發布的《2021中國大學生最佳雇主調研綜合報告》中就曾顯示,參與調研的大學生群體中,期望在一線城市就業的畢業生占比達35.45%。汪子寧選擇留京的原因,是不少95后留學生回國就業時的內心寫照。
智聯招聘課題組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95后成長于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對于留學生來說,不少學生家境不錯,因此在畢業求職或創業時,更傾向追求工作發展和享受生活的平衡,這使得他們選擇城市時不僅關注薪資,還關注當地創新環境和文娛產業發展等情況。
赴新一線城市畢業生增加
“一線城市機會多,但生活成本很高。大家每天的工作節奏太快了,時間久了之后,我想換一個環境試試。”成濤本科就讀于芬蘭米凱利應用科學大學,畢業回國后,他曾在上海工作過1年,之后決定落戶蘇州生活。在成濤看來,蘇州的生活節奏與上海相比更愜意,是自己喜歡的環境,包括房價在內的一干生活成本相較于上海也更為“友好”。
去年發布的《2021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就曾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新一線城市。2021年,向新一線城市投遞簡歷的海歸人數呈增長趨勢,新一線城市發展潛力大,基礎設施完善,具有很強的人才吸引力。
《中國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中位列前10名的城市中,杭州、南京、蘇州、成都、武漢、佛山均為新一線城市。就業創業前景廣闊、生活環境舒適、引才政策實惠……這都是新一線城市吸引海歸的重要因素。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一座城市的產業多元化、職業多樣化,將決定其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與此同時,從社會交往層面來看,新一線城市如今能提供的生活品質、文化娛樂配套、交友圈等軟服務已逐漸不遜于一線城市,這也使得其逐漸贏得更多95后的青睞。
“我的留學生同學中有不少去了成都、南京等城市工作,尤其對于一些理工科學生,他們所從事的專業領域能在這些城市申請到可觀的人才補貼,對大家來說這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引才實招。”成濤說。
選擇城市時更多考慮個人喜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歸就業日益呈現多元化態勢的今天,留學歸國人員所從事的行業產業分布廣泛,許多海歸所選擇的工作與其專業出身并不完全一致。95后海歸越來越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在選擇就業創業城市時,也會更多將個人喜好納入參考,而不單局限于城市本身的發展速度。
在《2021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中,留學生對“工作內容是否感興趣”“工作與生活是否能平衡”“通勤時間”這3個因素的關注度均高于2020年。“感興趣”成為不少留學生求職時的重要考量。這在《中國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中得到佐證:從行業看,95后分布于新興行業的求職者呈增長態勢。
汪子寧告訴記者,與他同年畢業的留學生同學中,有人定居云南大理,從事文創方面的工作,還有一位去了海南陵水,從事民宿運營有關的工作。相對“小眾”的城市選擇,也從側面反映出一部分年輕海歸的擇業心態——敢于嘗試、忠于自己內心的喜歡。
“試錯成本低也是年輕的優勢之一吧。有的同學想去‘試試看’,或許會面臨不少挑戰,但試過之后,就不會后悔。”汪子寧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