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海峽心血管病高峰論壇在廈門舉辦
2022年11月24—27日,為期4天的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年會暨第十三屆海峽心血管病高峰論壇(簡稱海峽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在廈門舉辦。據悉,大會由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北京杰凱心血管健康基金會、廈門市醫學會、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簡稱廈心醫院)共同舉辦。
來自兩岸四地相關領域專家教授、臨床一線醫生及行業從業者云端聚首,以大會為契機,圍繞心血管疾病的最新防治進展、規范化診療及熱點問題展開學術交流,分享心血管疾病防治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成就。為期四天的會議共舉辦學術報告近900場,手術演示30余場,共吸引多達50萬余人次線上參會。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會長王立基在致辭中表示,“海峽會在楊躍進教授、王焱教授等歷任大會主席的領導下,辦會規模不斷擴大,學術氛圍日益濃厚,會議影響越來越深遠,已成為海峽兩岸學術交流的典范,對推進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合作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兩岸人民的健康福祉做出了積極貢獻。”
云端“論劍”匯聚海內外心血管大咖
近兩年間,兩岸心血管病診療領域發展迅猛,疾病診療理念、診斷器械及手術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大會從兩岸心血管病醫生學術交流熱點出發,用心打磨會議內容,設置了包含起搏、電生理、腔內影像、介入影像、胸痛、急危重癥、心肌病、ECMO、血脂等多個學術主題專場,匯聚海內外各地心血管病專家分享臨床經驗,爭鳴前沿觀點。
歷經十三載沉淀,海峽會的影響力逐步提升,已成為福建省乃至海西地區規模最大的心血管醫學學術會議,具有鮮明的海峽和國際特色。借助會議影響力,大會同樣也在跟隨國家發展需求,加強臨床醫生與國產企業、社會政府之間的合作,從合作角度為我國心血管疾病診療創新發展貢獻來自心血管病醫生的智慧。
今年的會議同步設置了心血管健康產業論壇、廈門市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班、廈門市“新冠病毒核酸樣本轉運”培訓班等與醫療民生相關主題論壇,邀請醫藥企業創始人、廈門市科技局領導、金磚心血管健康創新中心咨詢委員會主任等社會各界人士相聚一堂,共享前沿觀點,探索合作發展新契機。
高難新技術吸睛兩岸手術直播展精技
“手術演示環節可謂精彩紛呈,里面分設了諸多課程,從基本理念到規范化操作流程均有涉及,希望能‘海納百川’,使得每一位參會醫生都能在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有所得、有所獲。”兩岸跨海手術直播向來是海峽會最鮮明的特色,大會主席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院長王焱教授在采訪中強調。
本屆海峽會在沿襲往屆會議應用5G等最先進的通信技術基礎上,進一步了豐富手術直播內容,聯袂海峽兩岸數十家知名醫院的術者團隊帶來30余場精彩的疑難復雜手術直播。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葉濤教授介紹,今年的手術直播集齊了海峽兩岸最具代表性、手術水平最頂尖的中心或醫院;所直播的手術也涵蓋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領域當中的所有問題,如結構性心臟病當中的主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的瓣膜置換與修復,冠心病中的復雜CTO病變、鈣化結節的處理、功能學和腔內影像的精準評估,以及肺動脈高壓的去神經消融等。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在臨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復雜病例也變得更多了。兩岸醫生對于如何應用先進器械去規范、高效且安全地處理這些問題積累了不同的經驗和規律。我們希望借助手術直播在整個心血管疾病的治療理念方面有更多往來,最終使兩岸心血管病患者能夠從中獲益。”葉濤教授強調。
此外,海峽會每年都會舉辦的特色專場:指南與實踐-臨床危重疑難病例研討會(GAP-CCBC)同樣也薈萃了兩岸醫者在處理復雜病變當中的智慧與技巧。大會網羅海峽兩岸各地心血管病醫生在臨床診療過程中所遇到的亮眼病例,并從中篩選出40~60個優秀病例在會上進行分組匯報,最終評選出優秀病例頒發“姜必寧獎”。
十三年來,海峽會的蓬勃發展開創了兩岸醫療學術領域交流的新局面,不斷激勵海峽兩岸心血管病醫生們堅守初心,團結合作,持續為兩岸心血管病醫生學者互通有無建立更有益的鏈接,不斷擴大兩地醫者、行業從業者交流與合作,進一步促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與情感認同,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以兩岸心血管病患者健康福祉為依歸,海峽會也將繼續厚植兩岸同胞情誼,在大會十三年發展的基礎上助力兩岸心血管學術交流之間的相向而行,努力為海峽兩岸心血管健康事業的未來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王焱教授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