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高質量發展 預制菜有了“長三角標準”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預制菜這一新興產業亦不例外。近期,長三角消保委聯盟以長三角區域內預制菜市場發展狀況為依托,聯合長三角三省一市餐飲行業協會、部分預制菜龍頭企業共同起草了《長三角預制菜點質量及服務評價規范》,引導長三角地區預制菜行業高質量發展。
預制菜,是指經過預加工、預包裝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消費產品已“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消費者餐桌上的新寵。這一產業的興起,一方面迎合了消費者對“懶人經濟”追捧,另一方面也是餐飲企業在疫情常態化情況下積極開辟新產業、尋求新賽道的重要舉措。據相關資料統計,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的預制菜產業發展水平均排在全國前列,長三角地區已形成規模性預制菜發展市場和產業優勢。
然而,預制菜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由于標準體系不健全,行業市場規范不統一等原因,預制菜市場魚龍混雜不可避免,也影響了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評價和選擇。今年2月,江蘇省消保委根據前期省內預制菜市場消費調查情況,發布了調查報告,報告指出當前省內預制菜產業主要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預制菜食品安全不盡如人意,部分消費者反映預制菜存在菜品變質腐敗、食材不新鮮及過期現象;二是預制菜口味有待提升,未達到消費者預期;三是預制菜品標識信息標注不全,無法保障消費者知情需要;四是預制菜種類形式單一,難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選擇需求;五是線上為消費者主要購買渠道,但物流配送慢、提貨問題多等影響消費者購買體驗。預制菜行業做大做強,亟待制定和完善相關標準。只有制定標準,企業方可根據消費者畫像、產品定位等開發產品、拓展市場;只有制定標準,才能防止出現企業參差不齊、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此次出臺的團體標準 《長三角預制菜點質量及服務評價規范》主要針對消費者關注的熱點和調查發現的問題,從原材料、加工、包裝、標簽標識、貯存配送、還原度以及食品安全指標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并且,結合長三角預制菜市場實際情況加入了新的亮點:首先,從消費者權益保護角度出發,進一步健全糾紛解決機制。該標準既要求經營者加強自律,暢通溝通渠道,跟蹤用戶訴求,又鼓勵經營者接受他律,自覺接受社會各界和廣大消費者的監督,配合行政監管部門和消費者組織開展工作。二是從環保角度出發,鼓勵倡導包裝綠色簡約。該標準除了要求菜點包裝材料和容器應符合相關國家標準外,還對單件和整體包裝進行分情況討論,且鼓勵使用環保可降解的包裝材料。三是從保障知情權角度出發,對標簽規范予以明確。該標準要求預制菜企業應在醒目位置標明產品名稱、制作加工信息、食用方法、貯存方法、保質期及最佳品嘗期等。四是從運輸安全保障出發,對預制菜品貯存、配送提出合理要求。貯存方面,該標準明確了冷凍、冷藏及常溫預制菜點的貯存、運輸溫度區間,并要求企業依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對臨近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產品及時清理,避免流入市場;配送方面,除了對配送人員健康衛生、配送箱(包)等工具清潔消毒等提出要求外,還要求對直接入口、非直接入口、低溫保存、熱食配送的預制菜品,在配送過程中合理分隔,配送溫度及配送時間均應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長三角消保委聯盟有關負責人表示,聯盟將根據標準實施情況,對標準不斷細化完善,確保標準更好地服務于預制菜企業經營和產業發展需要,并適時視情將團體標準上升為地方標準,進一步守護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彭園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