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網上零售額增速排名全國第一
加大線上促銷力度,引進培育電商企業和項目,今年1至9月——
河北網上零售額增速排名全國第一
消費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對經濟具有持久拉動力。疫情之下,以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為核心的新型消費業態蓬勃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從河北省商務廳獲悉,今年以來,河北商務系統圍繞發展平臺經濟、擴大線上消費、提升產業能級的整體部署,培育市場主體,支持項目建設,優化產業布局,推動電子商務提質擴容,全省電子商務產業活力迸發。1至9月,河北省網上零售額2985.6億元,同比增長20.5%,高于全國整體增速16.5個百分點,增速排名全國第一。
聯合電商平臺,帶動網上零售額持續攀升
11月4日,家住石家莊市志誠華府小區的呂女士收到了網購的商品。作為一名新手媽媽,網絡已成為其購買紙尿褲、童裝童鞋等寶寶用品的主要渠道。
和呂女士一樣,如今“云購物”已成為越來越多河北人的消費選擇。
記者從阿里巴巴平臺獲悉,在促進河北消費者在線“買買買”的同時,今年“雙11”期間,聚劃算板塊還打造了地域促消費活動“中國好‘省’地圖——河北專場”,將河北好物推向全國。11月1日至11日,河北超9600個商家參與淘系“雙11”活動,在線銷售商品超70萬件,累計成交金額超79億元,同比增長22%。
利用知名電商平臺的節慶節點開展促銷活動,是河北提升網上零售額,促進商品暢銷網絡的有力抓手。省商務廳組織全省電商企業積極參與“618”電商節、“雙11”網購節等,線上引流,深挖商品消費及服務消費潛力。
此外,河北突出促銷活動的地方特色,積極參與部省聯動開展的網上年貨節、雙品網購節等促消費活動,協調省內外32個電商平臺和1600余家電商企業,推出開設河北專場、發放電子消費券、發放促銷補貼、打折讓利等多項措施。例如,唐山、秦皇島、邢臺等多地推出“逛年貨大集 品新春好禮”“網上年貨直播廳”“年貨大禮包”等活動。“五一”假日期間,舉辦“第四屆雙品網購節暨非洲好物網購節”河北專場活動。網上年貨節及雙品網購節期間,全省網上零售額達到550億元。
一系列務實管用的促消費舉措掀起消費熱潮,帶動全省網上零售額持續攀升。
為加大線上促銷力度,省商務廳近期將聯合淘寶、京東、快手、抖音等直播電商平臺,組織太和、蜂巢、清河羊絨等全省50個直播基地,舉辦2022年河北省直播電商節。同時,組織直播電商產業發展高端論壇、直播帶貨人才培訓、直播帶貨電商大賽、直播優品線上展銷等活動,讓平臺主播深入特色產業帶,建立直播供應鏈,促進直播電商產業發展。
著力固本強基,推動電商產業提質擴容
立足當下,著眼長遠。河北因勢利導,圍繞夯實電商消費基礎、強化電商消費保障,積極落地落實一系列固本強基的政策舉措,為電商產業提質擴容提供支撐。
龍頭企業是產業發展的領頭羊。為充分發揮電商大項目、好項目線上促銷作用,省商務廳利用專項資金,擇優支持了20個網上零售業績貢獻大、電商產業帶動能力強的電商平臺、電商產業園區和直播電商基地建設項目。數字本草中醫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依托安國的中藥材市場,該公司重點搭建了數字本草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為中藥材全產業鏈的各類客戶提供電商交易、行業信息、商品追溯、檢驗檢測等服務,具有一定行業影響力。
打開數字本草的官網頁面,中藥材按照根莖類、果實籽類等12大類目進行展示,熱門藥材被放置在顯眼位置,各類中藥材的產地、價格及銷售企業的信息一目了然。數字本草負責人李福春告訴記者,平臺入駐商家已超4000家,服務客戶1.18萬個。1至9月,平臺撮合交易量達到1.5億元。
放眼全省,今年以來,全省商務系統實施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引進培育電商企業和項目,以銷促產,以產興業,優化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推動傳統商貿行業創新發展。
抓項目建設,促投資投產。支持一批電商產業園區(基地)和企業建設,儲備博道國際、明邁特、旺淘科技等一批電商企業項目。成立省、市、縣三級投資促進局,加大電商項目招商引資力度。組織商務系統下基層服務活動,幫助電商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全省全年在建電商項目55個,其中新開工26個、續建27個、建成投產項目2個,總投資197億元。
推政策措施,促產業發展。獎勵電子商務發展排名靠前的石家莊、邢臺、保定市1000萬元,支持電子商務項目建設和工作開展。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升級項目建設,2022年全省新增淘寶鎮35個,總量284個,排名從全國第四上升至第三;淘寶村新增96個,總量734個,排名繼續保持全國第五。
抓龍頭培育,促示范帶動。深入開展電商示范創建工作,培育省級電商示范基地62個,省級電商示范企業141個。分層培育線上批發零售龍頭、骨干、重點、規上電商平臺和電商企業。全省注冊電商企業10.3萬個,開設網店173萬個。同時,快遞網絡與電商產業協同發展,為線上消費提供支撐。目前,全省建成快遞園區和大型分撥中心23個,建設縣級快遞共配中心85個,農村快遞服務站3.3萬個,行政村快遞服務100%全覆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