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助力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是最具活力的創新主體,但如何讓金融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今年金融街論壇再次聚焦這一話題。昨天,來自政府、金融機構、智庫專家學者、企業的嘉賓,圍繞“實體經濟與金融服務”主題,探討如何協同完善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普惠金融體系,引導資本等創新要素向中小企業加速集聚。
數字科技提升金融服務能力
據國際金融協會的估算,全球仍有17億人沒有銀行賬戶,發展普惠金融任重而道遠。
北京金融街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監事長胡浩表示,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性尤為關鍵,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力量,尋求商業可持續的模式。
在他看來,隨著信息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科技迅速發展,為普惠金融獲客、運營和風控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大型銀行應進一步加快數字化轉型,以數字金融提升中小微金融服務能力,通過大數據分析批量構建全面、準確、快速的客戶畫像和需求拼圖,提升中小微企業服務質效。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也表示,金融科技數字化一方面可以提供直接助力,比如把原有面向企業的金融產品與服務,通過新技術手段全面提升服務效率,以產生“水漲船高”的效果;另一方面,針對原有創新型中小企業服務產品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也可更精準解決具體的矛盾。
推動科技金融政策先行先試
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50多萬家科技型企業,2.7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涌現獨角獸企業102家,上市公司742家。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朱建紅表示,在科創中心建設中深切感受到,金融對于完善創新創業生態、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對于打造協同完善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他表示,將進一步推動科技金融政策先行先試。主要從鼓勵投資企業及天使投資個人開展長期投資,支持試點銀行在京開展貸款模式創新,推動北京四板與新三板合作銜接機制等方面,爭取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突破,努力破解科技金融體制機制難點。
“資本市場在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市金融監管局副局長趙維久表示,北交所為廣大科創、民營、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登陸資本市場的機會,也進一步優化提升了北京金融產業結構。
他表示,將營造以北交所為核心的金融生態,支持在京券商踐行金融為民的理念,積極參與北交所業務,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高質量的投行服務。支持在京公募基金、銀行理財、保險資金等更多參與北交所投資,在京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與北交所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為企業提供綜合化的服務。
建立掛牌上市直聯審核機制
資本市場包容性普惠性正在進一步提升。中國證監會公眾公司部一級巡視員商慶軍表示,北交所和新三板市場共有小微企業4000余家,占比超60%,近三成公司位于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近600家注冊在縣域地區,有效延伸了資本市場服務范圍,提升了直接融資覆蓋面。
北交所董事長周貴華表示,北交所開市剛滿一周年,正處于規模建設和功能完善關鍵時期,將制定實施的創新發展六大戰略。
這一系列戰略中就包括,建立掛牌、上市直聯審核機制,讓優質企業掛牌滿一年后可以迅速完成發行上市相關流程,打造一條“預期更明、效率更高、包容更強”的中小企業上市路徑。北交所和新三板還將發揮紐帶功能,加強與其他市場的銜接配合,暢通中小企業資本市場服務鏈條,形成協同服務中小企業的合力。
“建議中小企業積極把握新三板深化改革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紅利,依據自身發展需求,盡快登陸資本市場獲得助力。”中信證券投資銀行管理委員會委員、董事總經理王彬表示,中小企業可在新三板先掛牌融資,發展壯大、規范運作后,再報北交所,實現邊融資、邊發展、邊上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