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合橫通強黨建 稅惠賦能促發展
光輝理論激發蓬勃力量,偉大思想指引篤定前行。當前,全省稅務系統正聚焦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學懂弄通做實,汲取奮進力量,圍繞實施“貫通融合”工程,促進黨建業務深度融合、上下內外互聯互通,用實際行動為黨旗增輝、為稅徽添彩。
擦亮稅務黨建品牌
“不論是稅收現代化建設的總目標,還是具體的稅收任務目標,加強黨的領導、強化黨建引領都是首要的,我們積極探索構建具有稅務特色的‘縱合橫通強黨建’機制制度體系,以黨建引領保障稅收事業高質量發展。”采訪中,山西省稅務局黨委委員、機關黨委書記馬紅巖開門見山地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稅務部門大事一件接著一件,硬仗一場接著一場,從稅收征管改革合作到合并,再到合成,從營改增試點到全面鋪開,從落實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到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特別是當前統籌疫情防控和落實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都能在任務重、時間緊、難度大的情況下較好完成,最根本、最關鍵的一條,就是加強黨對稅收工作的全面領導。為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保障作用,山西省稅務局黨委按照“條主責、塊雙重,縱合力、橫聯通,齊心抓、黨建興”的“縱合橫通強黨建”機制制度體系要求,不斷推動黨建與稅收業務深度融合。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為進一步激發基層黨建活力,該局堅持以品牌創建為抓手,發揮支部首創精神,在省局機關形成“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今年4月,省稅務局組織開展黨支部品牌創建案例分享會,32個基層黨組織全部報送支部品牌案例,展示創建成果。其中,《實施三項行動,助推大企業大項目高質量發展》創新項目獲評中直工委第三屆黨建創新成果十佳案例,這是全國稅務系統,也是山西省唯一獲得“十佳案例”榮譽的創新案例;社保處黨支部《數據“領跑”助推繳費“零跑”》黨建品牌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自主研發上線的“晉享稅惠”智能管家系統,受到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四督查組充分肯定……
鍛造勇于擔當的稅務鐵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山西省稅務局黨委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著力在改革攻堅中錘煉干部、融合隊伍,引領廣大黨員干部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把稅務干部隊伍鍛造成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稅務鐵軍。
省稅務局人事處處長張鎖林介紹,該局黨委堅持交流輪崗常態化、競爭擇優制度化,激發干部隊伍活力。2021年以來,該局對市縣局“一把手”和紀檢組長、班子成員開展交流。截至目前,60個市縣局的“一把手”、246個市縣局班子成員、108個市縣局紀檢組長進行了交流。同時,實施青年干部培養“育苗”“助苗”“壯苗”“護苗”“惠苗”工程,推出以80后、90后青年干部為培養重點的“星火計劃”,建立導師引領、專業培訓、實踐歷練、科學考評、結果運用“五維一體”的常態化人才培養體系。
今年以來,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規模大、范圍廣,為確保政策直達快享,不少基層稅務局成立了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學習有關政策,率先吃透學透政策難點,并運用稅收大數據進行“智能畫像”,通過電話、微信群、公眾號、電子稅務局等渠道分類別精準推送稅費優惠政策,助力企業煥發生機。
霍州煤電集團金能煤業有限公司受疫情等影響,資金流受限,嚴重影響了承包項目進度。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稅務部門專門派出“退稅減稅黨員服務隊”精準對接,確保了退稅所需資料齊全后發起退稅申請。該公司副總會計師張濤表示:“我們通過電子稅務局申請了留抵退稅,當天退稅款到賬。這筆款項對我們整個項目推進幫助太大了。”
創新服務助力經濟發展
今年以來,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陸續出臺,我省稅務部門堅持黨務、業務、政務統合推進,確保了我省退稅進度和質量始終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據統計,截至6月底全省已累計留抵退稅496.3億元。
“以前我們查詢稅務局相關政策的時候比較麻煩,還不完整不齊全。現在,搜一下,所有稅種的相關政策都能搜索出來。”談及我省稅務系統自主研發上線的“晉享稅惠”智能管家系統,山西煤礦機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部長毛志明如是說。
為了將國家的稅費優惠紅利以最快速度送達市場主體,山西省稅務局力求在服務上出實招,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晉享稅惠”智能管家系統,把涉及16個稅種的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通過軟件系統整合在一起,方便納稅人量身定制、一鍵獲取。同時,在政策輔導、辦稅服務方面不斷加力,建立了稅費服務產品“發布前體驗期”制度,開發應用了微信“晉稅優感”小程序,在全省34個單位開展體驗活動,以此提升服務水平。
與此同時,制作易讀、易懂的思維導圖資料發放給納稅人繳費人,并定期舉辦線上、線下培訓學堂,拓展“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范圍,扎實推進稅費在線申報繳納、退稅全流程電子化、簡易處罰事項網上辦理等業務。
山西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齊志宏表示,下一步,全省稅務系統將繼續強化黨建引領,堅持問題導向,努力用稅務部門的“辛苦指數”換取納稅人的“幸福指數”,為山西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稅務力量。(記者任志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