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州:高質量推進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處,現轄7縣1市,有105個鄉鎮(街道),國土面積1.5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90萬,是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的首倡地,是國家西部開發、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地區,也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截至2020年底,全州農村公路納入省統計年報里程10620.367公里;十三五期間,全州全面實現了鄉鎮通、村村通、組組通(25戶100人以上自然村全部通路)。
堅持“三個強化”,高品質建好農村路。一是強化規劃引領。牢固樹立“大交通”理念,將農村公路建設編制融入進湘西州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堅持將農村公路建設與脫貧攻堅、旅游開發、鄉村振興等工作有機結合,堅持將公路建設與安防工程、水保綠化同步規劃、建設、驗收,確保農村公路建成一條、達標一條、見效一條。二是強化保障支撐。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將“四好農村路”建設納入績效考核。各縣市也對應成立工作專班,落實領導包村包片制度,干部包項目、包路段的項目包保機制,實現了項目建設分級統籌。同時,在州本級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以“勒緊褲腰帶,也要把路修”的決心,確定州級獎補3萬元/每公里,有效緩解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壓力。三是強化質量監管。牢固樹立高品質建設就是最好養護的理念,堅持抓好基本制度。同時,進一步強化安全發展理念,以“平安工地”創建為載體,切實加強項目建設安全生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管理,提高安全監管水平。五年來,未發生一起安全生產事故。
堅持“三個發力”,高要求管好農村路。一是在隊伍建設上發力。嚴格按照《公路法》和《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的規定,規范化、精細化、常態化開展管理工作,基本實現了農村公路管理“有機構、有制度、有資金、有考核、有獎懲”。二是在管理模式上發力。制定了《湘西州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方案》,按照建立機構、明確責任、綜合治理、嚴格考核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制度化、精細化、常態化公路“路長制”管理機制,確保各路長管轄路段實現干凈、整潔、安全、有序、美觀的目標。三是在路政執法上發力。按照“倡導文明執法、構建和諧環境、確保公路暢通、服務湘西發展”理念,大力開展農村公路路政宣傳、路域環境治理、超限超載治理等行動。今年以來,共查處路賠案件48起,立案率、結案率達100%,拆除違法棚屋147處,拆除非公路廣告牌標1228塊、龍門架12處、減速帶23處,制止涉路違法行為95起,取締違法設置的交叉道口34處,取締非法加水洗車37處,整治橋隧安全保護區涉路違法行為19處,清除路障1785處。
堅持“三個到位”,高標準養好農村路。一是日常養護到位。全州納入統計年報的農村公路均落實了管養工作聯系人。制定了相應的管養工作制度。重要的縣、鄉、村道均簽訂了管養合同,確定日常養護工作責任人,基本達到“有路必養、養必到位”的養護目標。二是災毀恢復到位。2020年,湘西州農村公路邊坡塌方933余處75.4007萬立方米,路面沖毀55.838km共242670㎡,路基沖毀33.778km共27.06萬立方米,防護設施損毀440處,災毀損失累計達2.8億元。該州多渠道籌集資金,及時搶險保暢,確保了農村公路的安全通行。三是隊伍保障到位。截至目前,全州所有鄉鎮均成立了鄉鎮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領導小組,采取一門多牌的形式,整合人員設立了農村公路管養專門機構。全州105個鄉鎮,設置獨立養護機構36個,專職養護管理人員98個;掛牌合并兼職養護管理機構69個,兼職養護管理人員372個。
堅持“三個融合”,高水平用好農村路。一是與“鄉村振興”融合,推動“三農”事業全面發展。依托農村公路網絡,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十三五期間,全州農村公路“通暢工程”共建設完成8624公里,建設了一批具有資源路、旅游路、產業開發路性質的農村公路,有效促進了旅游、特色加工等產業發展。二是與“全域旅游”融合,推動旅游產業提質升級。該州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創建了1085公里“最美生態公路”。吉首市在G209矮寨坡大中修過程中,采用彩裝的瀝青砼路面,使原本單調乏味的國省干線變得個性十足,成為當地一條靚麗的風景線;花垣縣籌集資金1000余萬元,在十八洞進村路段建設并開放苗族文化博物館、苗寨特色產品店、十八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中心,進一步提升了公路的文化內涵。三是與“精準扶貧”融合,推動脫貧事業落地。近年來,該州聚焦服務脫貧攻堅大局,共建成農村客運公司40家,農村客運車輛1356臺,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通客車率達100%。同時根據里程長短實行階梯票價,每年為群眾交通出行減負達1000萬元以上。另外,還出臺了《關于服務脫貧攻堅吸收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參與農村公路養護工作的實施方案》,共吸收1414個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參與農村公路養護工作。(肖慶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