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兜底網持續織密
原標題:民生兜底網持續織密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引領下,成都市多層次、多方面、多人群的社會保障體系正逐步形成。
長護險作為為失能人群(喪失日常生活能力的人)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從2017年正式展開試點以來,已走過6個年頭。
持續優化的照護服務、不斷擴大的保障范疇、敢為人先的深化探索,為的是讓成都市民生活多一份兜底,多一些安心。
清晨的一縷陽光從窗戶灑下,瞬間灌滿了整間屋子,李陽的父母正在為孩子準備今天的營養早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家住邛崍的高中生李陽在經歷一次意外后,四肢完全失去了知覺??紤]到費用等問題,在征求醫生同意的前提下,父母將李陽從病房帶回家親自護理,并24小時不間斷陪伴在他身邊。但長期的治療費用,依舊讓整個家庭的經濟狀況捉襟見肘。
而長護險的出現,為這個家庭解決了經濟煩惱,帶去了新的希望。“長護險對于我們家來說真的是雪中送炭,更多了一分堅持下去的動力?!痹陬I取到第一筆保險待遇時,李陽的母親滿懷感動。除經濟幫扶外,還會有醫護定期上門為李陽檢查身體狀況,給李陽父母一些在平日護理中的專業建議,并常常通過電話詢問李陽情況,時刻提供幫助。
長期護理保險仿若長夜中點亮的燈塔,為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家庭照亮了希望之路,并且這抹“光亮”還在持續不斷地擴散。
“終于盼到了!”88歲的袁婆婆是成都長護險首例省本級受益人。袁婆婆于10年前確診帕金森病,又突發腦梗,臥床多年,完全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因居住在協議照護機構,袁婆婆和家人在第一輪長護險試點時便知曉了政策,但受保障范圍限制,無法申請待遇。
去年2月1日,繼成都城鄉居民參保人納入長護險保障范圍后一個月,四川省本級參保人員也被納入保障范圍,實現了城鎮職工、城鄉居民、省本級全覆蓋。
在納入保障范圍的第一天,工作人員就上門收取了袁婆婆的申請資料。不久之后,袁婆婆被評估為重度失能二級。
而成都兜底保障的探索還未停止。2021年8月,四川省、成都市醫保局開展省內異地長護險待遇保障試點,率先在成都平原經濟區啟動,對德陽、綿陽、遂寧、樂山、眉山、雅安、資陽7個市按標準遴選的評估員和評估專家進行統一培訓、統一管理。
今年7月,成都又開啟了新一輪長護險改革,此次改革,長護險的受益面將更廣、等待期更短、服務精準性也將更強。不僅如此,自2023年1月1日起,學生兒童(含大學生)也將納入參保范圍,實現長護險全齡覆蓋。(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楊升濤 實習記者 魏捷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