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基層一線黨組織“帶頭人”學報告、談體會、話擔當
“時代呼喚著我們,人民期待著我們,唯有矢志不渝、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從北京人民大會堂傳遍大江南北,向參會履職的代表們,也向廣大干部群眾發出奮進新征程的動員令。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要靠一線“帶頭人”帶領廣大群眾奮斗實現。連日來,會場內外,來自江蘇的一線“帶頭人”爭相學報告、談體會、話擔當,深感前進動力更加強大、奮斗精神更加昂揚、必勝信念更加堅定。大家紛紛表示,將繼續扎根基層,帶領群眾,苦干實干,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腳踏實地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爭先。
共建共治共享,讓基層治理更高效
南京市棲霞區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孫金娣代表手中的二十大報告上,一句句圍繞基層治理的闡述,一項項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的部署,被畫上了一道道著重線。
十多年來,仙林街道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網格黨建為抓手、下沉服務為手段、共駐共建為基礎、黨群聯動為動力,走出了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新路子,打造新時代城市版“楓橋經驗”。
“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對照報告提出的部署要求,進一步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城市版的構想,在孫金娣腦海中愈發清晰。她說,將更好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治理樞紐”和網格黨組織“神經末梢”作用,不斷增強統籌協調功能,進一步推動網格化服務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綜合,讓干部扎進網格、服務嵌進網格、資源聚進網格,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地為群眾排憂解難。
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是社會治理中的重點和難點。“基層治理要緊緊圍繞老百姓的利益訴求開展。”在揚州市廣陵區曲江街道文昌花園社區黨委書記鄭翔代表看來,在基層治理實踐中,社區通過一件件議事活動促進群眾民主協商共治共享,從“小院議事廳”到“板凳民主”,從線下“圓桌會”到線上“議事群”,每一個社會細胞都活躍起來,“微治理”更富活力、更有效率。
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新課題。鄭翔說,必須堅持黨建引領,進一步搭建社區治理平臺,規范治理程序,制定治理標準,特別是完善群眾參與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不斷激發群眾參與治理的動力,讓更多人在治理中找到存在感、做社區的主人翁。
擴建社區健身場地、新增小區電動車充電樁、制定廣場舞活動公約……細數這兩年社區為居民解決的一件件煩心事、撓頭事,常州市鐘樓區北港街道月季路社區黨委書記張雪惠的最大感受是,基層治理離不開依法依規辦事。她說,社區打造“鄰里會客廳”,培養出13名“法律明白人”,在黨建引領下開展規范議事、律師詢事、民主斷事、黨員評事等“援法議事”活動,“鄰里之間矛盾少了,笑容越來越多,信仰法治日益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聆聽二十大報告,我們的工作目標更加清晰了。”張雪惠深切感到,基層社會治理任務越繁重,越要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化解社會矛盾、改善治理方式。社區將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礎上,開展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努力尋求社區治理“最大公約數”。同時,充分發揮“鄰里會客廳”的支點作用,健全完善“黨建引領+議事評事+釋法解紛”工作模式,調解鄰里矛盾、糾正陳規陋習、履行自治職能,使“陌鄰”變“睦鄰”。
推進鄉村振興,讓共同富裕成色更足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的部署要求,為進一步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新時代的十年,在黨的好政策下,長江村沿著鄉村振興道路不斷向前,全村人均年收入達4.8萬元,醫療保險覆蓋率達100%,實現村民就業與社保全覆蓋。”踏上新征程,張家港市金港鎮長江村黨委書記,長江潤發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郁霞秋代表對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信心滿滿、動力更足。“報告提到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我們將繼續圍繞婦女兒童健康事業,做大做強中西藥聯動醫藥板塊,培育拓展婦產、頤養和康復結合醫療板塊,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以高質量發展保障高品質民生。”
手機變身“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流量變成“新農資”,沭陽縣新河鎮雙蕩村黨總支副書記李敏代表立足當地產業特色,帶領村民推動花木電商產業轉型發展,去年村集體收入達84.8萬元。作為宿遷“返鄉興村新村干”中的一員,她深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藍圖正在繪就,新征程上鄉村干部大有可為、大可作為。“我將繼續扎根鄉村,把青春的優勢、干勁、風貌發揮出來、展現出來,幫助更多村民開辦網店、擴大銷售渠道,促進家鄉花木產業特色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
這幾天,鹽城市大豐區恒北村黨委書記李曉霞反復學習領會報告精神。“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我們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固本之策。”結合報告精神,她對恒北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有了新計劃。“我們將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融入黨員活動日,開設‘三農’專題課堂,為村黨員干部、農民經紀人、果農等授課。同時,采取‘合作社+支部’的黨建模式,把恒北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的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干部培養成合作社致富帶頭人,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增進民生福祉,讓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
二十大報告部署的民生新舉措、描繪的民生新圖景,讓連云港市贛榆區柘汪鎮黨委副書記、西棘蕩村黨委書記鐘佰均代表備受鼓舞。“村民不僅要口袋鼓起來,還要腦袋‘富’起來、生活美起來。”如何讓村民都能享受到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這是鐘佰均一直思考的問題。“我們將大力建設美麗鄉村,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展上下足功夫,守好生態環境,注重生態效應,讓天藍、地綠、水清、人美成為西棘蕩村發展最亮麗的底色,讓村民享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
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打通“斷頭路”、整修路面、增設停車位,讓居民的居住環境從“安居”向“優居”轉變,想到這些年社區下大力氣辦的民生實事,徐州市鼓樓區牌樓街道鼓樓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駱婷代表很是欣慰。“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她告訴記者,將圍繞群眾反映較多的痛點和難點問題,摸索建立“互助式”幫困服務、“民主式”訴求服務、“結對式”共建服務、“上門式”居家服務等模式,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效能。
二十大報告關于基本養老服務的部署要求,讓宜興市張渚鎮善卷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為清信心和干勁更足。他說,善卷村建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常年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為全村100余名70歲以上老人免費提供膳食供應、生活照顧、保健康復、休閑娛樂等日間托養服務,讓農村老人安享晚年。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村里正在打造康養項目,計劃為本村及周邊老年人提供康養服務,讓更多老年人“老有頤養”。
解決好“一老一小”問題,滿足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向往。踐行兒童友好理念,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在建設社區兒童友好陣地方面,我們通過項目式學習,帶領青少年發現社區治理中的問題,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并提出解決方案,動手實踐改變周邊環境并進行成果展示。”南京市建鄴區莫愁湖街道茶亭社區黨委書記齊紅云說,將進一步營造“推門可見、社區可感、家家參與”的社區生活化家庭教育氛圍,保障兒童權利,促進兒童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