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科學城迎來首個正式運行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模擬地球"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運行
本報訊(記者 曹政)雁棲湖畔,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成為全國重大科技設施平臺高度集聚的區域之一。昨天,這里再添大國重器——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是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首個正式運行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具備地球系統的模擬推演、氣候環境的預測預報能力,可助推我國在地球系統預測等科學研究方面步入國際前列,為實現“雙碳”目標等提供重要科技支撐。走進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的展廳,直徑3米的LED版“模擬地球”上“風起云涌”,球面以可視化的方式模擬展示著不同時期地球大氣、海洋、植被等狀況,能夠精準地模擬出地球上的氣象、洋流、植被等變化。
“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是國家發展改革委于“十二五”期間部署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位于懷柔科學城東區。項目于2018年11月全面開工,2019年4月主體結構封頂,2020年底土建工程完工,2022年3月完成建設任務。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主要研究地球系統的大氣圈、水圈、冰凍圈、巖石圈、生物圈等各圈層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是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以地球系統各圈層數值模擬軟件為核心,軟、硬件指標相適應,規模及綜合技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的專用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實現“將地球搬進實驗室”,可大幅提升我國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水平。
2021年6月,裝置進入全面試運行階段,期間圍繞“全球尺度數值模擬系統”“區域高精度環境模式軟件”“超級模擬支撐與管理系統”等6個應用和支撐系統,完成首輪50余個課題征集。項目在建設和試運行期間產生了一系列有重要影響的應用成果,取得了階段性成績。
據介紹,該裝置在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國家減災防災、冬奧等重大活動保障、大氣污染防治及天氣預報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昨天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學院、教育部組織的驗收會議上,裝置建安、工藝、設備資產、財務、檔案五個專業組組長宣讀了專業組驗收意見,驗收委員會同意該項目通過國家驗收。
“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具備地球系統的模擬推演、氣候環境的預測預報能力,助推我國在地球系統預測等科學研究方面步入國際前列,能為實現‘雙碳’目標等提供重要科技支撐。”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了解到,裝置正式運行后,將加大設施開放共享力度,提升設施運行管理水平,堅持設施運行與人才培養相結合,在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生態環境治理、防災減災等領域開展前沿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研發,力爭產出更多、更重大的原創成果,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帶動北京市氣候經濟等產業高質量發展。
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的正式運行,也是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與運行并重階段的重要里程碑。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將持續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構建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機制,營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的創新生態,建設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重要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