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區:打造“流動的紅石榴” 布局揚子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帶
抓教育、重引領,強化“流動的紅石榴”組織建設;建載體、強保障,發揮“流動的紅石榴”服務作用;多形式、密頻次,豐富“流動的紅石榴”文化內涵……近年來,南京江北新區以重大工程項目各族流動務工人員服務保障為切入點,打造重大工程項目“流動的紅石榴”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基地,與街道社區、文化場館、學校、商圈等板塊的“紅石榴家園”串珠成線,探索布局“揚子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帶”。
揚子江國際會議中心是特大型城建工程,工程建設時期有蒙古族、彝族、侗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工友數十人,為保障各族流動工友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江北新區建成了全省首家“紅石榴家園”――揚子江國際會議中心項目部工友村。在內部設立“兩館三區一基地”,即紅石榴主題館、溫馨學習館、生活服務區、文體休閑區、法制教育區、移動式黨性教育基地,通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引領各族工友團結一心,共同建設江北新主城。
此后,江北新區陸續在重大工程項目復制“流動的紅石榴”模式,葛洲壩集團南京地下空間一期項目部已獲批省級“紅石榴家園”,鼓樓國際醫院二期項目部正在積極申報。
江北新區按照“黨建+管理+服務”的模式,注重因地制宜,綜合考慮行業領域、基地特色,建好陣地,聚焦群眾所需靶向發力,營造“民族團結一家親”生動局面。
“流動的紅石榴”建設單位黨支部組織黨員工友前往江北新區紅色廣場、王荷波紀念館、雨花臺烈士陵園等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激勵黨員工友主動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建立“流動的紅石榴”服務管理小組,形成流動工友人員信息庫,及時更新數據資料,掌握廣大工友特別是少數民族工友的原籍分布、家庭成員、生活現狀等情況,為陣地建設發展提供有力指導;以“流動的紅石榴”為陣地,發動建設項目班組長和黨員工友經常性與流動工友們談心談話,疏導思想情緒,提供生活指導,解決生活困難,增強廣大工友們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在發揮服務作用方面,江北新區創新服務載體,設立工友勞動保障服務大廳,對工友最為關切的勞動保障政策進行解疑釋惑,提供合同簽訂、保險繳納、安全教育、物業管理等一站式服務,切實保障各族工友合法權益;定期組織工友開展免費體檢,建立工友健康電子檔案“一人一檔”,及早發現潛在疾病,提出醫療保健建議,保障工友身體健康等。
在豐富文化內涵方面,組織各族工友參觀江北新區規劃展覽館、市民中心、青龍綠帶大型生態景觀工程等重大地標項目,促進工友開闊視野,建設“紅石榴讀書社”,分主題定期開展讀書會活動,統籌新區文化館、圖書館、文體中心特色資源,在端午、中秋等傳統佳節期間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藝慰問演出,舉辦“民族杯”籃球羽毛球比賽等,在文化娛樂、強身健體中增進民族團結互助,建設各族工友的溫馨家園。(蘇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