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運城 · 發展篇】乘著浩蕩東風,開放型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開放,是這個時代鮮明的標識。然而對于不靠海、不沿邊的內陸城市來說,該如何涵養開放氣質?2022年運城市《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明確答案——
“組織開展‘運才興運’‘粵港澳大灣區知名企業家運城行’和京津冀、長三角招商懇談等活動,2021年簽約項目538個,總投資3291.4億元。”
“與4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貿易往來,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持續深化。”
“工業項目拿地開工時間平均縮短40%,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從區域合作走向縱深到對外貿易持續升溫,從交通網絡互聯互通到航空口岸對外開放預驗收……一連串跳動的數字記錄下了運城市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的決心和成績,運城市對外開放的格局更加開闊、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推動建設開放型經濟的步伐愈發穩健。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打造市場主體成長“沃土”
在運城投資興業的企業和客商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在運城辦事更方便了,投資更便捷了,政務服務效率更高了。
近年來,運城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質提速。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破除市場準入壁壘;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增強企業動力;優化金融環境,解決企業融資困難。
政府有為,市場有效。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各種不確定因素疊加的背景下,運城市市場主體依然保持著逆勢增長的喜人態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該市市場主體總量已達497482戶,比2021年年底增長16.54%,實現了量、質“雙提升”。
“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以來,運城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緊緊圍繞市場主體倍增工程的重大決策部署,大力開展登記注冊便利化服務,全面推行市場主體登記注冊“一網通、一窗辦、半日結、零成本”,將企業開辦的6個環節壓縮為1個環節,市場主體網上提交申請全部在0.5個工作日內辦結。
對于市場主體而言,營商環境如水,水深則魚肥。便利化,不僅體現在市場主體的注冊登記上,更體現在重大項目的建設上。
5月23日,河津市公共實訓基地正式辦好了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但在幾個月前,該項目就已經開工建設了。
“為讓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達效,我們采用了分階段辦理施工許可證的辦法來提高效率。”河津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建設工程和公用事業股股長侯正民說。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就是競爭力。為優化工程建設領域營商環境,破解工程建設項目“落地難、開工慢”的普遍性難題,運城市積極探索工程建設項目“拿地即開工”改革措施,對工程建設項目“拿地即開工”的審批流程、時限和材料清單進行精簡梳理,于今年3月22日出臺了《運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設項目“拿地即開工”實施方案》,優化建設項目審批流程、重塑建設項目審批模式。
方案出臺至今,已有22個項目取得了“基坑支護和土方開挖”階段施工許可證,有效節約了項目開工建設的跨度用時,降低了建設成本,讓企業實實在在感受到優化營商環境帶來的政策紅利。
“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以營商環境為抓手,運城經濟有看頭更有盼頭。
交通網絡互聯互通 構建對外開放新通道
一橋飛架連晉豫,兩省通衢奏凱歌。7月,山西省重點工程運(運城)三(三門峽)高速公路三門峽公鐵黃河大橋連接線正在加緊施工,預計年內建成通車。
該工程地處中條山南麓,平陸縣城以西,全長15.16公里,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三縱、十二橫、十二環、十五連接線”中的連接線之一。項目的實施,將把制約山西運城、河南三門峽兩市多年的高速公路斷頭路徹底打通,把山西與河南、安徽、湖北等中部省份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
“運三高速公路是山西南跨黃河、挺進中原的一條重要通道,對于推動山西對外開放和區域經濟發展,加強晉豫兩省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黃河經濟協作區的進一步繁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運城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薛玉馬說。
與此同時,另外一條運城通向陜西的大通道項目——臨猗黃河大橋及引線工程也在加緊施工中。大橋建成后,將成為連接晉、陜兩省的12座公路橋梁中投資規模最大、橋梁長度最長的黃河公路大橋,也將加快運城融入“中原經濟區”“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等3個國家級經濟示范區。
要實現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就必須開辟高水平的開放空間。運城把推動運城機場航空口岸對外開放作為加快構建開放高地的關鍵環節。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1月,山西省商務廳(省口岸辦)、山西邊檢總站、太原海關、山西航產集團等部門組成省級預驗收工作組,對運城機場航空口岸對外開放進行檢查預驗收。在實地查看航空口岸建設及設施設備配置情況、檢驗口岸通關保障能力、觀看運城機場航空口岸建設情況視頻、召開省級預驗收會議聽取匯報后,省級預驗收工作組同意運城機場航空口岸對外開放通過省級預驗收。
接下來,運城將圍繞打造“區域性中心國際機場”戰略目標,實施機場改擴建工程,新建航站樓5.5萬平方米,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50萬人次需求。飛行區擴建投資25.9億元,建成后,飛行區等級將由4D升級為4E級,完全滿足口岸正式開放的需要和迅猛增長的吞吐量發展需求。2021年,運城機場在全國238個民用運輸機場排名61位,已成為山西省第二大航空港。
大門越開越大,道路越走越寬。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未來,運城將繼續拓展開放通道、提升開放平臺,運城制造和運城文化也將不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持續深化區域合作 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
華燈初上,光影斑斕,鸛雀樓更顯巍然。7月29日晚,2022運城文旅產業招商推介大會在永濟鸛雀樓景區舉辦,奏響了山西省第八次旅游發展大會的序章。
此次推介大會以“文旅融合 運創未來”為主題,主要包括招商推介、線路考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等活動,旨在吸引文旅項目投資,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加快打造知名旅游強市。
“承辦好全省旅發大會,是省委、省政府交給運城的一項重大任務,是運城促進對外開放、提升城市影響力的重要契機。”運城市委書記丁小強明確表態。
謀時而動,順勢而為。開放的大潮滾滾向前,放大區位優勢、用好區位優勢顯得尤為重要。
運城地處晉陜豫黃河“金三角”中心地帶,承東啟西、貫通南北、輻射中原,是華北、西北、中原地區結合部,也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
近年來,晉陜豫黃河金三角三省四市通力合作,各項工作取得了輝煌成就。今年7月,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專題研討會在運城召開,凸顯了運城致力于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積極態度。
在山西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省委賦予了運城“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歷史重任。接過黃河金三角輪值“接力棒”的運城市,將充分發揮輪值城市牽頭協調作用,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原則,與兄弟市精誠團結、深化務實合作,攜手推進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晉陜豫黃河金三角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要實現開放,必須堅持轉型先行。“5G基站達到5000座以上”“積極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加快構建晉南新特藥基地”“大力發展新型金屬材料、化工材料、綠色建材、無機非金屬材料、柔性電子材料”……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運城把“著力推動‘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成形成勢”作為2022年的主要任務之一,并作出詳細部署。可以看出,打造新興產業正是該市順應時代發展,構建對外開放高地、搶占發展先機的戰略選擇。
百舸爭流,千帆競發。隨著運城市現代產業體系的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量質齊升”,“好運之城”正在用自身的實踐與成效證明,內陸腹地不是開放洼地,躋身對外開放前沿,內陸城市大有可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