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制落地兩周年吸引力日漸增強
2020年8月24日,創業板試點注冊制改革正式落地。在注冊制牽引之下,創業板以增量改革帶動存量改革,步入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深水區”,至今已平穩運行兩年。
服務“三創”“四新”,兩年來共有355家企業登陸全新的創業板。一批科技創新能力強、市場認可度高的高新技術企業、戰略新興產業企業和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來此集聚并獲得資本市場助力,注入創新成長的動能。
新上市9成為高新技術企業
從2009年開板運行,創業板如今已步入第13個年頭。注冊制試點以來,創業板匯聚創新企業的勢頭正猛。截至今年8月23日,創業板上市企業數量達到1175家,總市值超過12萬億元。其中,近兩年來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共355家,總市值超2.6萬億元,占板塊整體市值的五分之一。
順應創新、創造、創意的趨勢,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注冊制試點兩年來,創業板采用更市場化、更多元的發行上市條件,服務“三創”“四新”企業。統計顯示,近兩年來登陸創業板的355家企業中,這些企業IPO募資額合計超3200億元。據北京企業上市綜合服務平臺統計,兩年間北京市創業板注冊制上市企業23家,首發募資額為342億元。
“近9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近6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深交所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材料和生命健康五大產業成為新上市公司的主力軍,集群化發展趨勢明顯,華大九天、中偉股份等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的企業發行上市。創業板2021年平均研發支出1.2億元,同比上升近30%,擁有16萬余項與主業相關的核心專利技術,研發人員總數超45萬名。這表明,創業板創新屬性變得更加鮮明。
日均受理2.1家企業申請
設立多元化上市標準,簡化發行條件,嚴格執行“負面清單”,上市審核更透明可預期,注冊制讓全新的創業板更具吸引力。截至目前,創業板累計受理首發企業1017家,廣泛分布50多個行業,平均每個交易日受理2.1家企業,受理效率全市場最高。
再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伴隨著注冊制在創業板落地,一系列制度變革的紅利持續釋放,進一步激發出上市公司的創新動能。過去,由于再融資門檻較高,不少創業板企業因無法滿足“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不低于45%”和“最近兩年盈利”等發行條件,上市后無法及時通過資本市場獲得融資。
注冊制下,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需求激發,使其更好發揮“火車頭”作用,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的貫通融合。深交所數據顯示,創業板持續融資能力進一步增強,已有319家公司實施完成再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近3400億元;36家完成重組,交易金額近400億元;產業整合并購成主流,占比達67%。
“小額快速融資”對企業來說更是如同“及時雨”。17家創業板公司嘗試小額快速再融資,注冊生效最快用時6個工作日,平均用時9個工作日。改革后的創業板實行更加靈活的股權激勵機制,大幅放寬激勵對象、規模和價格的限制,為上市公司吸引和留住創新人才發揮著重要作用。
13家創業板公司被終止上市
以增量改革帶動存量改革,創業板試點注冊制是從“試驗田”推向全市場至關重要的一步,也在為全市場推行注冊制積累經驗。兩年的持續探索,在注冊制牽引下,創業板初步形成市場準入多元包容、企業創新特色鮮明、持續發展機制完善、優勝劣汰成效明顯的市場生態。
在為企業上市拓寬“入口”的同時,注冊制試點以來,創業板持續完善退市制度,暢通市場“出口”,形成市場化、常態化、多元化退出機制。注冊制試點兩年來,共有13家創業板公司被終止上市,其中今年以來A股43家被終止上市企業中,創業板企業就占8家。專業人士認為,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有利于創業板加速形成有進有退的良性生態。
市場生態改善,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涌入。創業板市場投資者數量超5000萬,機構投資者占比超5成。尤其是改革后,創業板新股價格發現效率和活躍度明顯提升,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創業板已成為境外投資者配置A股的重要標的。目前,境外投資者規模不斷擴大,持有流通市值占比5.7%。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