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腫瘤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科“傳承與創新”的“五個一”
三伏天里,選擇“冬病夏治”方法治病防病的人越來越多,凸顯治療個性化的三伏貼在湖南省腫瘤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科大受患者歡迎,醫生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特點,嚴格把握適應癥和禁忌癥,精準選穴,精準用藥。
“每年夏季,中醫/中西醫結合科病區都會出現排隊的情況,大量患者慕名前來敷貼。”該院中西醫結合二病區主任、中西醫結合教研室主任李東芳表示,健康中國、文化自信,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中醫學“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和預防為先的健康理念,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越來越受到好評。
作為有著40多年歷史的湖南省腫瘤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科,在時代發展中進行著傳承與創新,在腫瘤防治中將中西醫進行有機結合,讓很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受益,科室正積極探索一條特色的中西醫協同發展模式。
薪火相傳 醫心仁術不忘初心
湖南省腫瘤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科二病區李東芳主任像往常一樣穿梭在病房和門診之間,不管在哪,周圍都被病人圍著,小小的醫生辦公室常常擠滿了病人。
“中午稍微有點空隙我就在科室內吃上幾口飯,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因為腫瘤病人在治療及康復階段對中醫有著強烈的需求,我們一旦忙起來經常連喝口水和上廁所的時間都‘擠’不出來。”中午加班,下午連軸轉繼續加班,這便是她近30年來每天工作的“正常”節奏。
據了解,湖南省腫瘤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科由“國醫大師”潘敏求教授創辦于1977年,創辦后整個科室便開始致力于肝癌研究,歷經幾十年的中西醫結合科研、臨床治療探索,讓科室成為醫院的一張王牌“名片”,慕名求醫者甚多。科室擁有全國四批、湖南省首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指導老師、湖南省名中醫黎月恒教授,湖南省名中醫王云啟教授,李東芳作為黎月恒教授的學術經驗繼承人成為湖南省首批神農人才中醫腫瘤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
“科室由前輩們給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后輩自然要‘接好棒’,繼續努力走下去。”李東芳說道。在湖南省腫瘤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科,每位醫護人員都如李東芳一般進行著薪火相傳,他們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讓許多癌癥患者癥狀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生命得到延續。
如今,科室在發展中已形成以中醫為本、中西醫并重的專科特色,醫師們經過長期臨床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通過秉承傳統中醫理論,在辨證論治基礎上結合辨病論治,為廣大腫瘤患者提供包括圍手術期、放化療期間、維持治療階段、康復期的全程中醫藥診治服務。
“我們中醫/中西醫結合科不僅限于針對腫瘤病人的治療,而且還進行亞健康調理、中醫養身科普宣傳、癌前病變的中醫干預、腫瘤患者術后康復、中藥減輕放化療毒副反應、中醫適應技術幫助中晚期病人改善癥狀等。”李東芳介紹,中醫是中國老百姓獨特治療的“瑰寶”,是不可多得的“金磚”。
目前,湖南省腫瘤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科年門診量常年居于全院前三位,需求量巨大,患者多為口口相傳慕名而來,科室一直將“弘揚國粹,戰勝癌魔,中西合璧,造福患者”作為自己的服務宗旨。
“面對被病痛折磨而焦慮、抑郁的患者時,作為醫生我們要換位思考。”這是李東芳主任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成為她數十年如一日的實際行動;而“竭盡全力以我們的真心換大家的放心”是中醫/中西醫結合科的堅定承諾。
刻苦進取 科研創新成果豐碩
“尊敬的東芳主任:在我父親病情舉目無助時,喜聞您開的中藥讓我父親胃口得以調節。這消息給予我黑暗中一絲照射的亮光……”這封滿載著真誠與感恩的感謝信是一名正在服役的軍人王先生所寫,為的就是表示對李東芳主任及其團隊的感激。
王先生的父親不幸患有號稱“癌中之王”的肝癌,在其被查出肝癌晚期后,先在當地綜合性醫院采用免疫治療聯合靶向治療3個多月,但癥狀改善仍不明顯,后經輾轉才來到湖南省腫瘤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二區就診。
經李東芳主任團隊的治療,王先生的父親胃口差、腹脹這些癥狀都有了明顯好轉,后來他的復查結果也很好。“我相信您,寄托于您,更懇求于您為我多創造為父親盡孝的時間。謝謝您的接納,謝謝您的付出,謝謝您給生命帶來的無限可能。”信的結尾,王先生寫上了“妙手回春,懸壺濟世”八個字。
“科室去年年門診量達到了三萬多,本來只有一個病區,因前來看病的患者爆滿,所以在醫院的高度重視下給我們新增了二病區。”李東芳主任介紹,在這里腫瘤治療不同于西醫的療法,而是將中醫“防、治、養”為一體有機結合,為每位患者“量身定做”一套治療方案。
中醫在傳承的基礎上正不斷創新發展,湖南省腫瘤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科在科研創新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李東芳笑著說:“曾有專家對科室的評價是取得了‘五個一’——一個治則、一個新藥、一部專著、一個團隊和一個一等獎。”
“一個治則”即潘敏求、黎月恒教授等前輩創建了治療肝癌的中醫治法,創立了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腫瘤的治療法則和專方、專藥。“因為我們想讓患者不僅能夠‘活下來’,而且還要‘活得好’,所以我們運用中醫中藥內服外用、針灸艾灸、中藥穴位貼敷等一些現代中醫護理技術,減輕患者放化療的毒副作用,讓術后病人機體盡快恢復元氣。”李東芳說。
“一個新藥”即中醫/中西醫結合科與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合作發明了我國治療肝癌中成藥——肝復樂片;不僅如此,他們主編出版了《中華腫瘤大成》、《中醫內科治療大成》、《腫瘤特色方藥》、《潘敏求、黎月恒醫案精華》等專著。
“其實,能獲取這么豐碩的科研創新成果是科室前輩打下的堅實基礎,肝癌的研究獲得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一等獎。也為科室打造了一支團結奮進且十分優秀的團隊,中醫/中西醫結合科必將凝心聚力、穩步前進。”李東芳說,
妙手仁心 當以濟人濟世為先
“我每次看到邱老太和老伴兩人踉踉蹌蹌地在醫院里奔波,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因為我的母親也是八十多歲高齡,我非常理解老人家遭受病痛折磨的那種心情。患者的兒女不在身邊,那我們就是他們值得依靠的親人。”李東芳的微信里有很多患者的聯系方式,邱老太便是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
邱老太患有晚期腸癌,她在湖南省腫瘤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科治療了近11年時間,經過治療病情得到了十分有效的控制,但邱老太還是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復診,身體行動緩慢讓其復診需要耗費不少時間。
掛號、診治、住院、報銷……這一系列看似平常的程序,對于龐眉白發的老人而言卻是十分不易。因此,李東芳為其開通“綠色通道”,還特意交代護士們將其作為重點照看對象;醫護人員總是主動幫助老人辦理入院手續,優先照顧床位,切實為老人解決實際困難。
杏林躬耕數十載,醫心仁術皆為民。在中醫、中西醫結合二科醫護人員溫暖的話語、真切的關心,讓無數獨自來看病的“空巢”老人不“空心”。于患者而言,醫護人員“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李東芳說:“扶助孤寡患者也是我們醫德的體現,能幫患者治病又醫心,我們都特別欣慰。”
醫者仁心的舉動在這里更多體現的是在對患者的救治上,湖南省腫瘤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科近年來開創并形成了湖南省單用中醫中藥為主、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專科特色,在治療肺癌、食道癌、胃癌、乳腺癌、鼻咽癌、淋巴瘤等疑難重癥上積累了大量經驗,救治了無數晚期腫瘤患者。
同時,中醫/中西醫結合科運用中醫中藥內服外用、針灸艾灸、中藥穴位貼敷等現代中
醫護理技術減輕患者放化療的毒副作用,不僅對于提高患者機體抵抗能力及機體免疫力、放化療的增效減毒,而且對于術后病人的機體元氣的恢復也有幫助。
“未來,我們科室想引進一些康復及針灸人材或選派人員進修,讓中西醫結合治療更好地為病人服務。期待相信在醫院高度重視下,通過醫院及科室努力,能夠成功申報中西醫結合旗艦醫院。”李東芳堅定地說道。“不為良相,愿為良醫。”在湖南省腫瘤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科,無數醫護人員勞累在病榻之間,輾轉于每個病房。他們腳下的步伐,正趕往生命的方向;和藹的神情,給患者無限的希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