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縣城看河北丨河北館陶:千年古邑展新顏
人民網石家莊7月26日電 軸承園區,一排排廠房排列開來,廠房內機器轟隆、一派繁忙;現代農業園區,一座座溫室大棚錯落有致,大棚內黃瓜頂花帶刺、青翠欲滴;陶山新區,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全面推進,處處充滿新氣象,館陶的美,漾在群眾的笑臉上……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從深厚的歷史中走來,在新時代聚焦發展,一座千年古邑正以朝氣蓬勃的活力展露新顏。
提升產業能級 領跑行業發展
近日,在館陶縣軸承創意產業園區內一派繁忙,坐落在這里的軸承生產企業正忙著生產、交付一張張來自海內外的訂單。
近年來,館陶縣依托省級開發區、化工集聚區等載體優勢,做強軸承、化工、機械制造等傳統產業,實現高端化演進、品牌化發展、綠色化轉型。為推動營商環境,該縣實行“全程代辦”“容缺預受理+并行并聯審批”,率先在全省開展冀魯兩地“跨省通辦”,政務服務更加優質、高效、便捷。2021年,全縣生產總值達105.8億元,全部財政收入達11.7億元。
館陶縣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全省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縣,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明顯,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57家,新增省級科技創新平臺3家,縣域科技創新能力在全省由C類躍升為B類。
發展特色產業 促進鄉村振興
采摘、裝筐、搬運……館陶縣黃瓜小鎮翟莊村現代農業園區內,瓜農們正麻利地將新采摘的黃瓜裝車。
近年來,館陶縣在鄉村振興發展中,圍繞農業產業調整振興,主導特色產業發展,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重點培育了大蒜、黃瓜、晚秋黃梨、黑小麥等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以產業振興帶領農民逐步實現鄉村振興。
館陶縣榮膺2021年首批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2022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單位兩個國家級殊榮。軸承、禽蛋列入107個省重點特色產業集群,金鳳市場名列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十強。
目前,全縣蛋雞存欄達1200萬只,金鳳市場2021年交易額達140億元。全縣黃瓜種植面積達10萬余畝,年產值16.12億元。“館陶黃瓜”成為北京冬奧會專供農產品。黃梨、黃瓜、黑小麥、艾草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房寨鎮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一村一品”示范鎮。
同時,該縣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強化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確保監測戶應納盡納,產業幫扶、就業幫扶、科技幫扶等應享盡享,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 推動民生福祉不斷改善
“這里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空氣好,環境美,景觀很有特色。”7月25日,正在晨練的館陶縣居民張凱說,他每天早上都來公主湖鍛煉,看著家鄉環境越來越好,他的心情格外舒暢。
館陶縣始終堅持“融”字領銜,完善功能、改善面貌,城鄉品質顯著,按照“提升品位、注重景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綠化建設原則,新建提升游園30余個,公主湖濕地公園、奧林匹克體育公園等成為群眾休閑的好去處。
在統籌推進縣城東西均衡發展上,堅持東優西擴的總體布局,建新城、優老城、提能級、上水平,整體提升城鎮建設水平。建成金域藍灣等13個精品住宅小區,完成劉路疃等棚戶區改造。累計實施城建項目44個,建設16條城區道路、6條雨污分流管網。
新改建農村公路657公里,榮獲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建成1個全國文明村鎮、14個省級美麗鄉村、4個省級森林村,糧畫小鎮成為國家4A級景區,被確定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糧畫小鎮、黃瓜小鎮成為全國精品旅游景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通過驗收,277個行政村主街道全部完成硬化、綠化率達到35%,改造農村廁所5.1萬座,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衛運河畔,千年古邑,隨著發展腳步的加快,一幅活力新城、魅力館陶的美麗畫卷正徐徐鋪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