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檢察機關亮出公益訴訟“履職答卷”
小區現制現售飲用水設備存在未定期清洗消毒等經營不規范行為;大型醫院設置的無障礙停車位數量不足、無輪椅通道線;一條違規建設的跨海道路導致約21公頃海域被圈占……當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受損,誰來監督保護和督促整改?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責無旁貸。日前,天津市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亮出檢察機關公益訴訟五周年“履職答卷”。
自2017年7月1日我市全面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共摸排各類公益訴訟案件線索3186件,立案辦理2459件,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訴前檢察建議2008件,行政機關回復整改1785件,提起民事及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63件。
公益訴訟領域涵蓋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英烈權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安全生產、產品質量安全、文物保護等所有法定領域和部分新領域,每一起案件都與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密切相關,順應了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回應了人民群眾對公共利益保護的強烈需求,也捍衛了全社會的公平正義以及憲法和法律的權威。
“為充分發揮公益訴訟作用,我們先后部署開展為期三年的‘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和‘為民辦實事 破解老大難’專項監督活動,重點圍繞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摸排公益訴訟線索714件,立案辦理676件,制發訴前檢察建議492件,提起民事及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37件,提出懲罰性賠償137余萬元。”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金小慧說。
擎公益訴訟利劍,守護綠水青山。據介紹,在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助力美麗天津建設方面,我市檢察機關先后部署開展“守護海洋”“大運河保護”等專項監督活動,并與市河(湖)長辦聯合開展水生態環境和水資源保護專項行動,共摸排案件線索1624件,立案辦理1339件,制發訴前檢察建議1088件,提起民事及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40件。通過監督辦案,督促修復被損毀濕地2000余畝,清理被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100余公里,清除違法堆放的各類垃圾29萬余噸,向污染企業和個人索賠環境損害賠償金2000余萬元。
“公共利益無小事,公益保護無止境。”金小慧表示,天津檢察機關將繼續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鄉村振興、“871”重大生態工程等戰略部署,助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公益保護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工作,繼續做深做實傳統法定領域公益保護,積極穩妥探索新領域,不斷提升監督質效;繼續加強溝通協作,深入推動與行政機關、法院的配合聯動,積極探索跨區域公益訴訟檢察保護模式,努力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公益保護格局。(記者 韓雯 通訊員 高軍平 王子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