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耕耘 兩份收入
在一片片金色麥田里,伴隨著隆隆的轟鳴聲,一臺臺大型收割機在麥浪中來回穿梭,麥穗順著傳送帶進入脫粒箱,粉碎的麥稈從機身后噴出迅速還田。風吹麥浪穗飄香,又是一年豐收時。日前,在天津市濱海新區中塘鎮劉塘莊村的田地里,冬小麥開鐮收割。
看著眼前的麥收場景,合作社成員李殿祥感慨萬千:“過去收麥子都是單打獨斗,幾個人辛辛苦苦在地里干活,最后一算也沒收多少,現在不一樣了,大型農機的加入讓麥收效率大大提高,這些‘大家伙’割麥子、脫粒、秸稈粉碎一氣呵成,省時省力更省心。”
大型農機的推廣使用與劉塘莊村卓有成效的土地流轉密不可分。2013年,劉塘莊村成立了天津棲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全村所有村民與村委會簽訂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協議,3300畝土地全部流轉到合作社,為農機化生產鋪平了道路。耕地流轉到合作社之后,村委會投資1000余萬元修建農田水利、道路、電力設施,并對閘涵溝渠進行改造維修,提高農田質量。同時,投入資金,成立農機專業作業隊,修建農機站和倉庫,購進多部大型農田機械和配套機械設備。
合作社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因時制宜種植小麥、高粱、玉米等農作物,收入穩步提升,土地分紅也逐年增加,村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去從事二三產業,一份勞動力兩份收入,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又是一個豐收年!”村民趙寶文看著豐收的場面喜笑顏開,“自從土地流轉到合作社后,家家戶戶每年年底都能拿到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的土地分紅,而且年年都在漲,今年收成這么好,小麥市場行情也不錯,年底的分紅應該會更高!”
“此次麥收我們出動了5臺大型收割機、9臺旋耕機,這1700多畝的小麥,基本上一天就可以收割完。”合作社負責人何玉祥介紹道。(記者 余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