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鏈融合 | 聚焦增材制造,助力重點產業鏈創新突圍
日前,《2022年西安市科技工作要點》和《2022年西安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工作要點》印發,明確要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為主陣地,以促進兩鏈融合為主線,集中資源、平臺、技術,精準對接創新資源,促進技術成果服務市場。為此,市科技局圍繞全市19條產業鏈,特別編制了《西安市重點產業鏈創新資源圖譜》,“增材制造”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相關產業鏈創新資源布局得到清晰梳理。
所謂增材制造,其實就是大眾熟知的3D打印技術。基于技術的獨特優勢,增材制造技術可以使產品的多個零件合而為一,大大簡化制造工序,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政策指引,精準布局
“航天基地是航天科技產業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產業基礎非常扎實,頭部企業聚集度高。相關產業集聚,形成了產業集群優勢。良好的產業基礎及集群效應為我們創造了眾多機會。”提起落址航天基地的初衷,西安空天機電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光強表示,擁有了產業基礎,航天基地未來的發展定會日新月異。
近年來,航天基地緊緊依托產業優勢和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優勢,聚焦“創新鏈”,打造“產業鏈”,加快構建“1+10+13+N”創新體系,打造13條重點產業鏈。增材制造產業鏈是13條重點產業鏈之一,目前,航天基地正在按照“強鏈、延鏈、補鏈”的思路統籌增材制造產業鏈發展,搭建起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橋梁紐帶。
摸清“家底”,繪制藍圖
增材制造又稱3D打印,是具有代表性的顛覆性技術,在精密構件制造方面運用廣泛。依托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航天基地孵化培育了一批有發展前景的優質企業,助推增材制造產業鏈做大做強。
目前,航天基地增材制造產業鏈已聚集西安空天機電智能制造有限公司、陜西宇光飛利金屬材料有限公司等相關企業32家,業務涵蓋領域廣泛、門類齊全。超過50%的企業以產業下游技術服務及設備、材料銷售為主要業務,上游企業主要面向航空航天產業相關業務。
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航天基地增材制造產業鏈專班還通過開展產業調研、召開工作推進會等形式,了解產業發展需求、創新資源、產業資源等情況。
“龍頭”牽引,帶動發展
產業鏈的提升需要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協同創新。為此,航天基地與西安交通大學聯合打造了“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西安空天能源動力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除此之外,西安空天機電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也專注金屬及異種材料的3D打印智能化、復合化、“一體”化和“燒結”化等“四化”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提出了“i-3D”技術體系,創新服務國家空天動力等高端裝備制造、維保重大需求,解決高端裝備制造、維保和增材制造部分“卡脖子”或短板技術難題。
西安航天發動機有限公司也于2014年組建增材制造創新中心,致力于以3D打印技術推動航天液體動力工藝技術發展和制造能力提升。2017年,以該公司為主依托單位,多家國內增材制造領域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聯合成立國內唯一的國防科技工業航天特種構件增材制造技術創新中心,實現了技術研制能力的快速提升和工程化應用的多點推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
未來,航天基地將以增材制造技術研發及應用背景為主要方向,爭取在航天動力裝備、航天醫療、檢測等不同方向發力,形成多層次布局,為推動增材制造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內的廣泛應用提供動力,帶動航天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助力航空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當地供稿 西安航天基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