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發為金華茶產業發展注入科技力量
6月15日,金華一生態茶園里,兩名采茶工正站在1.5米寬的茶行兩側,抬著新款抬式采茶機開展作業。隨著工人前行,被往復式割刀精準裁剪下的茶鮮葉,被風機源源不斷地吹進后側白色大口袋,一分鐘下來,50米長的茶行已采畢。
“按照每畝地兩名采茶工的配置,每小時可以采摘20到25公斤茶鮮葉,而用這個機器可以采450公斤,效率是人工的20多倍。折算下來,作業成本可以降低25%,省事省力又省錢。”該茶園相關負責人許永輝說。
“這款機器重量輕,平形、弧形樹冠都能使用,機身設有停車按鈕和汽油機調速控制手柄,刀片動、停、快、慢控制十分方便。”金華某機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徐黎婷邊演示邊介紹。該公司與金華市農科院茶園機械團隊合作研發了茶園單人、雙人抬式采茶機以及修剪機等產品,目前已在全國7個主要茶產區推廣應用,部分出口至印尼、斯里蘭卡等地。
茶產業是金華的特色主導產業,目前全市茶葉種植面積35萬畝,茶葉總產量3.2萬噸,總產值21.5億元,帶動就業人數25萬人。但受地形影響,金華70%以上茶葉種植于丘陵山區,坡度大,機器很難開展作業。
“目前除了較普及的無人機植保管理,茶葉采摘、深耕、施肥、除草等其他作業均靠人工完成,茶園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尚不足10%。”金華市農科院茶資源利用與農產品加工所所長翁曉星說。
實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雙強行動”,是提高茶產業生產效率的關鍵。為此,金華市農科院聯合金華某機械有限公司,以茶園板結土壤耕作、茶園修剪和茶葉采摘等關鍵技術為重點,在輕簡型系列茶園機械化作業、低地隙多功能茶園管理機械等領域進行研發,通過攻克智能采茶核心技術及涵蓋丘陵山地茶園生產全過程的機械設備篩選、改進和農藝技術措施與機械的融合配套研究,爭取早日實現丘陵山地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
“我們正在草擬茶園宜機化建設技術規程,減緩茶葉種植坡度,方便機器操作,計劃8月底頒布。適宜平緩地帶作業的乘坐式采茶機將是大勢所趨。”翁曉星說,團隊已經從日本引進乘坐式采茶機進行國產化改造,改良后的采茶機兼具采茶和深修雙重功能,后續還將進行結構化改進,掛接深耕、施肥等多功能部件。預計2022年9月,金華首臺自主研發的乘坐式采茶機將問世,與進口機器相比,效率能提升50%,價格下降50%。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