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高建公司:落實“雙碳”行動 共建美麗家園
2022年6月15日是第十個全國低碳日。作為浙江交通集團的專業化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公司,浙高建公司近年來秉承“將高速公路輕輕放在山水之間”的理念,持續深化低碳環保意識,全面推行各項綠色建造措施,落實“雙碳”行動,打造綠色低碳的公路項目,共建美麗家園。
變廢為寶
資源循環再生利用
自然資源是地球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尤其是礦物、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浙高建公司堅持研究應用各項工藝、措施以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在浙高建公司下轄一處項目工地上,一輛輛運輸車將爆破后的洞渣碎石從隧道運出工地,此后又將一車車黑色砂石骨料運進料倉。這些砂石骨料不久前還是又大又粗的洞渣碎石,在工地臨時建設的機制砂加工廠里面“深造”后,已經變成大小均勻、質量優秀的混凝土原料。
據了解,浙江臨建高速、景文高速、義東高速等在建項目利用機制砂生產技術“變廢為寶”,在建設期共計生產使用了數百萬噸機制砂,不僅減少了山區高速的棄土處置壓力,大幅降低砂石運輸能耗,還降低了工程建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其中,景文高速全線機制砂使用率達到了100%,是浙江省首個全面運用機制砂工藝的高速項目。
打造綠色低碳公路。浙高建供圖
杭金衢改擴建二期項目是該公司下轄的高速公路擴建項目,施工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廢舊材料,其中包含的瀝青路面銑刨料仍是良好的筑路材料。為避免資源浪費和瀝青造成的環境污染,杭金衢改擴建二期項目回收數萬立方米的廢舊瀝青路面銑刨料,通過可移動式冷再生設備,將銑刨料與乳化瀝青、新集料等材料進行常溫拌和后形成新的筑路材料,使之利用于互通連接線路面下層,從而降低了工程造價和施工管理難度,減少能源消耗和自然資源的開采。
科技引領
積極推廣“四新”技術研究應用
節能減排工作,關鍵在科技創新。
浙高建公司所有在建項目全線應用預制裝配化技術,在預制廠集中生產構件后運至現場裝配施工。相比現場澆筑的傳統施工方法,預制裝配化技術得益于工廠化的生產工藝,降低了管理難度、施工工期和環保風險,提高了構件品質和工程耐久性。
目前,浙高建公司下轄項目梁板構件的裝配化施工率達到95%以上,墩柱、蓋梁、箱型通道等構件的裝配化施工率連年上升,間接效益巨大。
打造綠色低碳公路。浙高建供圖
在推進數字化轉型方面,浙高建公司所有辦公流程、文件收發、會議文件都轉為線上,視頻會議系統實現所有參建單位全覆蓋,員工在手機上就能完成申請、審批、收文等許多工作,通過視頻系統召開大型會議,而所有會議材料都可以通過數字大屏和平板電腦進行交流,從源頭上減少紙張的使用,從而減少對木材的消耗。
此外,浙高建公司的數字化改革也已延伸至項目建設。臨建高速、義東高速等項目通過物聯網管控系統全方位自動采集梁場生產和部分重要施工過程的數據,并針對不同異常數據情況安排了相應預案。基于物聯網設施設備等基礎條件,臨建、義東項目與浙江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合作推進高速公路質保資料的數字化和表單優化,目前公路工程紙質施工統一用表已由2000頁優化至1400頁,且其中70%數據由無感采集和關聯計算自動生成,30%數據由現場移動端填報,極大幅度減少人工填報成本并確保資料真實性。
目前,浙高建公司正全力開展低碳環保管控模式和評價標準的研究攻關,立項了《碳達峰背景下高速公路碳排放核算評價與建設管理對策研究》《浙江省高等級公路施工環境保護規范研究》《公路建設環保管控模式與關鍵技術研究》等多項課題,致力于在高速公路的施工、管理、碳排放核算評價上形成一系列完整的標準和管理工具,保障“雙碳”工作有序推進。
融景造景
打造“景區化”高速示范項目
共建美麗家園,人與自然不僅需要和平共處,更需要交相輝映。
景文高速公路沿線涉及17個自然人文景區,該項目踐行“與自然和諧共生,將高速公路輕輕放在山水之間”的理念,貫徹落實浙江省“大花園”“大通道”建設等重大戰略。
打造綠色低碳公路。浙高建供圖
作為浙西南景區化高速示范工程,景文項目采用景觀洞口、景觀互通、人文標志、暗排水溝、仿自然排水系統、種植槽擋土墻等造景措施,結合自然地形和風土人情建設百花朝鳳、瑤境回廊、重巒覓瀑、文成尋跡等主題高速景觀。
此外,景文項目踐行海綿型高速公路建設理念,在互通范圍內建設集水灌溉系統,汛期能夠儲水凈化并對周邊景觀綠化進行灌溉;在服務區建設能回收利用雨水資源、降低地下水依賴的供水系統,大幅度降低水資源消耗。(吳智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