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呼吁社區推廣組建“愛心車隊”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本市多區域公交、地鐵、網約車暫時停運,這讓一些家里沒車但有看病需求的居民犯了難,其中有不少需要定期產檢的孕婦群體,他們急需找到既方便快捷又符合防疫要求的出行解決方案。
記者了解到,目前有不少市民自發組建了志愿者車隊,助力解決社區居民看病出行難題,本市交通部門也統籌出租汽車運力,組建了市民就醫保障應急車隊,但這些車輛的覆蓋范圍還很有限,在重點保障封(管)控區域之余,其他地區車輛運力尚顯不足。對此,不少市民呼吁,希望社區自建“愛心車隊”的方式能得到進一步推廣。
暖 志愿者車隊為居民解憂
“各位鄰居,目前小區成立了志愿者車隊,如有外出就醫需求,我們可以點對點接送,方便您就醫,如有需求提前一天聯系我。”在房山區中糧·京西祥云的各個業主群里,這條信息被不斷轉發。
小區志愿者車隊的發起人之一王韶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的醫生。幾天前,她和丈夫一起緊急救助突發心梗的鄰居后,認為建立一支志愿服務車隊很有必要,當晚就在群里發起了召集信息,有23名居民加入。小區居民只需在業主群里發布就醫時間和需求,就可預約一輛志愿服務車負責接送,同時有一名社區工作者全程跟隨。
在順義也活躍著一支志愿者車隊。“9時社區北門接上孕婦送到北京婦產醫院,溝通下能否一起返程,辛苦!”“收到。”接到居委會工作人員的來電,石雪峰迅速打開名為“有車司機隨時備勤”的微信群發送需求,立馬有志愿者“接單”。
石雪峰是中華志愿者協會應急救援志愿者委員會直屬隊(李素麗應急救援服務隊)隊長。5月12日起,順義區范圍內公交、地鐵、出租車停運,他迅速發動近二十名志愿者組成車隊,很多非封(管)控區街道、居委會的工作人員看到后主動聯系了他。有需求的居民先“下單”,居委會核實相關信息后再“派單”,志愿者“接單”。十多天來,志愿者車隊已接了近三十單。“所有志愿者每天都進行核酸檢測,執行每趟接送任務時佩戴N95口罩及防護面罩,路途中盡量減少交談,結束行程后會對車輛進行消毒。”石雪峰介紹。
急 無車家庭就醫尋“偏招”
對于網約車派單受限、自家社區又沒有志愿者車隊的很多無車家庭來說,近期想前往醫院可是個大難題。
家住豐臺區馬家堡的文先生幾天前因為腿傷需要住院手術,得知網約車無法接豐臺區訂單后,他聯系社區想申請應急保障車。社區工作人員迅速聯系,但很快反饋說叫不到,建議文先生再想想其他辦法。最終,他求助于一位有私家車的朋友幫了忙。
著急跑醫院的還有需要產檢的孕婦們。房山區熙兆嘉園的張女士懷孕已近37周,24日需要去世紀壇醫院做產前大檢查。她先向社區求助,社區工作人員登記相關信息后反饋“社區沒車”。多次嘗試無果后,張女士在社交平臺上發帖求助,最終從朋友那里要來了一位貨拉拉司機的聯系方式,坐他的車去了醫院。
家住順義的孕婦李女士也有類似經歷,“19號早上發現出血,急著去醫院掛急診,無奈之下叫了閃送,坐著閃送小哥的摩托車去了醫院,一路上心都揪著。”
盼 應急車和“愛心車”擴容
不僅居民們為就醫出行發愁,社區工作人員也發愁。
“我們也著急,但是社區也沒車,真是沒辦法。”豐臺區一名社區工作人員說。另一位社區工作人員坦言,近期社區承擔了組織核酸檢測、處理彈窗及居家問題、撥打流調電話等各種工作,堪稱“連軸轉”,靠社區力量組織愛心車隊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23日舉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發布會上,相關部門明確,在市、區兩級設置應急保障車隊,進一步保障居民就醫出行用車需要,應急保障車隊的服務保障對象除封(管)控區內的居民外,也包括停運公交、地鐵、出租車區域的居民,保障車輛優先滿足孕產檢、透析、化療、腫瘤等特殊群體的就醫需求。
不過,記者采訪時有不少市民反映,社區人員告知如果不屬于封(管)控小區,分配不到應急車,建議最好還是撥打120求助,孕婦最好提前住院。
“特殊時期肯定要優先保障危重病人等群體的需求,但還是希望普通就醫用車需求也能得到照顧。”文先生建議,應急保障車隊應盡快擴容,同時社區居民自發組建“愛心車隊”的方式也值得推廣,可以緩解目前應急車隊的運力緊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