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軟實力” 發展“硬支撐”
營商環境是城市“軟實力”、發展“硬支撐”。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企業拔節生長、蒸蒸日上,城市發展動力十足、加速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營商環境沒有“完成時”,鞭策我們在“優化”二字上不斷下功夫、做文章,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讓“梧桐樹”茁壯生長,引來一只只“金鳳凰”安家落戶。
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二字是重心。猶記得,天津2020·中國企業家大會召開時,企業家代表坐前排,市直各部門和各區主要負責同志坐后排,會上每位企業家都收到一份《向企業家匯報》的資料匯編,清晰呈現天津的政策舉措。讓企業家做主角,向企業家匯報,體現了明晰的主從關系,細節安排之中,讓企業家真正感受到了尊重、關心和重視。堅決樹立“該辦的事痛快辦”的服務意識,以干凈利落的工作作風打通企業遇到的堵點、痛點;當好貼心的“店小二”,主動為企業跑腿服務……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打破“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就需要這樣的服務理念,就需要這樣的思想破冰。
有力的政策,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天津連續施展大手筆。從出臺“天津八條”到施行“一制三化”改革,再到推出《天津市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打出了一套套“組合拳”,錨定企業訴求和關切,不斷加大政策供給,持續釋放政策紅利。企業有所呼,政府有所應。
降低準入門檻、減少辦理事項、縮短辦理時間,做好“減法”;創新服務方式、完善服務內容,培育有利企業生長的環境,做好“加法”……一系列實招、硬招給企業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這正是“優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營商環境要真正轉化為生產力和競爭力,靠的是抓落實的行動。“最大的感受是從申報到落地速度很快,各職能部門還會有針對性地提供上門服務,企業運營中遇到什么問題,第一時間就可以得到妥善解決。”這是天津華慧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曲迪的切身體驗。從創辦到擴大規模,相關部門的精準服務,伴隨著這家企業一路成長。“浸潤于出色的營商環境,我們才能收獲如此高速的增長。”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曾如此感嘆良好服務對企業的深刻影響。在全市范圍內建立起“1+16+36”為企服務工作機制,在疫情防控期間推出“132”工作機制……種種舉措,直面企業“成長的煩惱”,致力打通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事實一再證明,正是有了堅定的行動,讓政策與企業實際需求有效對接,我們在理念、政策上的優勢才更好地轉化為服務效能。堅持不懈優化營商環境,我們這座城市正日益成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的熱土,企業的成長也必定會不斷反哺城市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任重而道遠。在持續深化改革中拓展服務空間,在促進制度創新中提升服務質量,我們一定能構建起陽光燦爛、水草豐美、適宜企業發展的良好生態系統,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