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省會有我|5個首創!自貿長沙片區雨花區塊制度創新成果豐碩
開放雨花。受訪單位供圖
近日,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關于印發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一批制度創新成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共印發了47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全國首創制度創新成果23個,全省首創24個。從主要創新區域來看,長沙片區探索了24個制度創新成果,岳陽片區7個,郴州片區7個,三大片區同時探索的有9個。從首創性來看,自貿長沙片區雨花區塊全國首創成果3項、全省首創成果2項,分別是市場監督領域“觸發式”綜合監管新模式、中非跨境產能合作新體系、探索建設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創新實施免罰三清單、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發展新路徑。
自貿長沙片區雨花區塊始終將制度創新作為推動自貿試驗區發展的核心任務,緊緊圍繞中非經貿合作、政府職能轉變、貿易便利化改革等領域開展集成性、差異化改革探索,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水平。
下一步,自貿長沙片區雨花區塊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強招商、強外貿、強人才、強平臺、強環境為指引,以自貿之為回應時代之問,以自貿之強建功“全國十強”,在強省會戰略中,交出自貿答卷。(陳靜 何江)
相關新聞:
市場監督領域“觸發式”綜合監管新模式
創新構建了“觸發式”綜合監管模式,打造了以大數據為支撐、以信息化為手段的智能監測平臺。重點將市場監管領域網絡交易、廣告、食品、藥品、化妝品、特種設備等作為平臺監測對象,科學合理制定監管標準和信用風險等級,明確“觸發式”監管底線,以淺觸線預警提醒、深觸線核查處置、無觸線則不干擾的監管方式,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及時對市場主體的市場行為進行自動化監測和系統預警,實現全行業、全流程、全天候的智慧監管與服務,為市場主體提供寬松發展空間,及時對企業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監管執法,讓行政監管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
主要成效:市場環境進一步改善,2021年對于自貿試驗區范圍內接入監測系統的958家市場主體,減少上門監管1000余次,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無事不擾”的無感化監管環境,市場主體滿意度明顯提升;監管密度進一步增加,2021年有效監管19800套特種設備,3412塊廣告牌,100余處明廚亮灶,監測收集超過1500萬條各類廣告,1900條互聯網交易數據,1705條食品溯源鏈條等多種數據。開展181期專項行動,發現了2000余條線索,經過人工復核后對其中1705余條涉嫌違禁信息的主體進行核查,責令整改1205起;監管效能進一步提升,從原本人工排查1家市場主體需要10分鐘,到1天完成全轄區經濟主體、上千萬個網頁的檢查,效率提速了數百倍,實現最少人員投入下的高效監管。
中非跨境產能合作新體系
通過統籌規劃、平臺搭建、資源整合、業務創新等多維舉措,有效推動中非跨境產能合作的政策溝通、平臺聯通、市場暢通及資金融通,為加強打造更高水平的中非跨境產能合作開創了新型協作機制。協同多維主體,打造產能合作政策創新通道,成立了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工作委員會;聚焦實體產業,打造“六位一體”跨境產能專業孵化平臺——中非經貿創新創業生態平臺,主動培育產能合作市場主體,平臺采用“政府引導、社會運營、智庫支持、市場孵化”的模式,由“政研商金”多元主體共同參與載體建設;優化中非經貿雙向服務供給,引導資源要素向產業鏈集聚;整合國內外金融服務資源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彌補產能合作跨境資金缺口。
主要成效:對非產能合作資源聚集,2021年區內已入駐106家對非合作龍頭企業和商協會,累計引進中非重點平臺和項目22個。對接20多個非洲國家使領館,匯集中非研究員21名,在非投資的省內企業134家,承辦援外培訓班的數量和規模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第一;對非貿易快速增長,2021年湖南對非進出口值首次突破400億元,同比增長38%,總量從2016年全國第15位躍居全國第8位、中部第1位,實施“非洲出口增長伙伴項目”;突破業務發展限制,2021年開展了10單對非易貨貿易試單,在全國首次進口非洲盧旺達干辣椒、首次將大閘蟹出口非洲肯尼亞,協助海關總署推進中非AEO互認實現“零突破”;首筆跨境電商中非人民幣匯款直連;打通非資源性產品產業鏈,2020年以來實現咖啡等非資源性產品交易額7.69億美元;形成了尼日利亞光伏產業園等產能合作示范項目。
探索建設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
中國工商銀行與南非標準銀行集團依托長沙片區對非經貿合作的產業優勢,運用區塊鏈技術,打造中非經貿合作領域的第一個跨境貿易金融服務平臺——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以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為載體,加大對非雙邊金融合作,開立了全國首筆區塊鏈保函,將平臺功能逐步延伸覆蓋到整個交易鏈條,中非直連匯款產品實現了中國工商銀行與南非標準銀行間不經系統外代理行中轉、提供人民幣與南非蘭特兩大幣種的中非之間便捷高效的跨境匯款服務。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與省商務廳合作共建中非經貿博覽會官方信息平臺,以金融平臺匯聚企業資源和信息。同時,中國工商銀行與多家非洲銀行開展人民幣賬戶合作,已與埃及MISR銀行已簽訂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開戶協議,并推動人民幣對非小幣種交易,完成肯尼亞先令、尼日利亞等國的掛牌工作,開通對公即期結售匯及人民幣跨境購售交易。
主要成效:打造中非經貿合作領域的第一個跨境貿易金融服務平臺開辟了人民幣在對非經貿往來新的流通路徑,幫助企業拓展跨境融資,2021年,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業務涉及非洲38個國家140家業務,開出保函16筆,金額達1.55億元,為中資和外貿企業從境外申請跨境融資15億元,同比增長173%;累計為8家企業建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實現了資金池收付業務同比增幅71%。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