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游常游常新
原標題:紅色旅游常游常新
為感悟時代進步和歷史變遷,從革命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全國多地推出“喜迎二十大”主題紅色旅游線路,掀起紅色旅游又一高潮。圍繞“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見證時代進步”主題,江蘇省近日推出20條“喜迎二十大 見證新江蘇”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將江蘇省內眾多紅色資源和特色旅游景點串聯成線,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的奮進歷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時多次瞻仰革命圣地、紅色舊址和革命歷史紀念場所,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精神血脈。20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紅色旅游熱度更高,旅游人群呈現出年輕化、家庭化等新變化。《“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在構建旅游空間新格局、豐富優質旅游產品供給體系、提升旅游消費服務等篇章中,對紅色旅游有重要闡述。作為我國旅游業中重要的一支,紅色旅游在涵養民族精神、帶動地方發展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紅色文化更入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保護、管理和運用,反復強調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2018年發布的《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指出:“革命文物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展現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壯麗篇章,是革命文化的物質載體,是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深厚滋養,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力量源泉。”
2011年召開的全國紅色旅游工作會議上宣布,全國紅色旅游二期規劃對紅色旅游內容體系進行拓展,將1840年以來中國大地上發生的以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精神為主題、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歷史文化遺存納入紅色旅游發展范圍。紅色旅游內容的拓展,有利于傳承中華民族先進文化和優秀傳統精神,不斷增強紅色旅游的時代性和現實感,進一步挖掘紅色旅游的寶貴精神財富。
近年來,紅色旅游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社會課堂”,推動紅色文化入腦入心。在紅色旅游目的地,件件實物、圖片、資料,是中國共產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個個濃縮著民族精神的紅色故事,是紅色旅游的重要吸引物,有著鼓舞人心的力量。
《中國紅色旅游發展報告(2021)》指出,中國共產黨黨員和青少年是紅色旅游的核心客群,也是紅色教育的重點對象。相關統計顯示,2019年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接待中國共產黨黨員和14歲以下游客近1億人次,占其接待游客總數的25%以上。與發展初期相比,紅色旅游已不僅是中老年人鐘愛的旅游,更成為廣大干部群眾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形式。此外,各級各類學校積極推進“紅色旅游進校園”,將紅色文化內涵深植于學生心中。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開展紅色旅游“云課堂”,推出12堂紅色旅游精品網課,將紅色旅游與云端教育相結合,發揮紅色旅游的社會教育功能。
成為青年新時尚
年輕化已成為中國紅色旅游的鮮明特征。數據顯示,2021年,微博話題“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累計閱讀量超過1億次,相關信息觸達人群超過3.7億人次。其中,“00后”“90后”人群占比達51%以上,瞻仰革命景點、感受革命文化,正成為年輕人中的新潮流。
“五一”假期,浙江省龍泉市住龍鎮住溪村紅軍街上的民宿燈火通明,游客身著紅軍服,聽村民講紅色故事。這個依山傍水的山村里不僅有紅軍街,也有紅色記憶館、紅軍廣場,紅色文化氛圍濃厚,龍浦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粟裕辦公舊址等就位于此。2011年,當地政府對龍浦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進行修整,打造成為“紅色記憶館”。2020年以來,已有5萬多名少年兒童到此開展“小紅軍游學”活動。近年來,當地通過“紅色+民宿”“紅色+賞花”“紅色+研學”等方式,不斷豐富紅色旅游內容,吸引周邊地區年輕游客前來。今年,露營經濟火熱,當地的旅游從業者及時添置露營裝備,滿足游客需求。
年輕游客越來越多,紅色旅游目的地的呈現方式也在不斷更新。紅色展館由過去的靜態展陳轉變為動態、沉浸式、體驗式展陳,紅色故事變得更加生動、鮮活。同時,VR、AR、數字化等技術的應用,既是對紅色旅游產品的創新,也為游客帶來了全新體驗。2021年6月,陜西延安紅街正式迎客,大型沉浸式紅色情景體驗劇《再回延安》,借助科技手段,讓游客融入劇情,深度體驗紅軍長征時爬雪山、過草地的艱辛過往,吸引了無數年輕人,場場爆滿。
帶來發展新機遇
廣東省陸豐市金廂鎮是一片紅色熱土,當地群眾曾保護南昌起義后來到下埔黃厝寮村治病的周恩來渡海去香港。通過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當地村民吃上旅游飯,鎮容鎮貌煥然一新。“天當房,地當床,稻草當棉被,野果當食糧,紅軍都是英雄漢,戰士越戰越堅強……”歌頌紅二十八軍的歌謠在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包家鄉鷂落坪村傳唱至今,當地還有著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紅綠融合成為推動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江西省廣昌縣驛前鎮高虎腦村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的主戰場,通過保護開發紅色遺存,發展紅色旅游,實現了由貧困村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轉變。
以《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實施為標志,中國紅色旅游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帶動了一大批紅色遺產地的發展。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紅色旅游成為旅游扶貧的重要內容。紅色遺產地大多紅色資源豐厚,生態環境優良,當地通過發展紅色產業,打造紅色品牌,推動紅色旅游蓬勃發展,走出了成功的致富路。
近年來,紅色旅游也成為城市居民消費的重要領域。北京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主陣地、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孕育地之一,紅色資源豐富。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等構成了北京的紅色旅游格局。北京是游客心目中重要的紅色旅游目的地。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紅色旅游消費大數據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紅色旅游發展勢頭強勁,北京漲幅第一。在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紅色文化成為其著力打造的“四大品牌”之一“上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讓上海的紅色旅游常游常新,上海通過一系列措施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豐富旅游產品體系,研發精品線路,深化區域合作,推動上海成為全國紅色旅游發展高地。
從“憶苦思甜”到看國家發展步伐,紅色旅游的內涵已大大拓展。《報告》統計數據預測,到2023年中國紅色旅游市場規模有望接近萬億元。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5月19日 第 11 版)
(責編:鄭浦麗、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