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企紓困 應變克難】渡難關 增活力 促發展
我省日前出臺《加大紓困幫扶力度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從10個方面推出35條舉措,助力中小企業渡難關、增活力、促發展。4月25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4部門有關負責人在發布會上對《若干措施》及相關政策進行了深入解讀。
各項政策組合發力,為我省廣大中小企業輸血補氣、加油賦能。35條措施,條條給力,將進一步提振中小企業發展信心,激發創新活力,推動中小企業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更多真金白銀投向中小企業
省財政廳副廳長蔡江澤表示,省財政廳堅持精準紓困、持續惠企原則,重點從四方面出招發力,幫助中小企業增強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
一是加投入。今年,我省預算安排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5.3億元,較2021年的3億元增長76.7%。同時千方百計統籌技術改造等相關專項資金,拿出更多真金白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助力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創新發展,大力扶持生產經營暫時面臨困難的“專精特新”“小巨人”等高成長中小企業,符合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在“雙循環”中具有發展潛力和競爭力、綠色低碳節能改造的中小工業企業,以及民生領域服務型的中小企業,并積極鼓勵中小企業開展知識產權交易,增強創新實力。
二是減負擔。省財政廳建立全省留抵退稅庫款保障機制,已實際退付企業增值稅留抵退稅資金超百億元,為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現金流支持。省財政廳還在持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的基礎上,主動研究出臺了檢驗檢測收費減免政策,對遭受洪澇災害重大損失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開展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零收費,盡力減輕企業負擔。
三是紓困難。貸款貼息方面,在中央財政貼息的基礎上加大貼息力度,對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按照貸款合同約定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給予全額貼息;融資擔保方面,進一步降低擔保費率,將中小微企業、“三農”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市場主體的平均擔保費率降至1%以下,各級財政予以保費補貼。
四是拓市場。積極落實《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管理辦法》,同時應用采購需求管理、優先采購、價格評審優惠等措施提高中小企業合同比重。
融資擔保提效率降費率
融資擔保機構特別是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是天然的財政資金“放大器”,是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
“圍繞‘擔保戶數大幅增加、放大倍數明顯提高、擔保費率普遍下降’的目標,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在今年一季度啟動了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市縣一體化運營改革。”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潘躍飛介紹。11家市級機構將吸收合并53家縣級機構,資本金在2023年底前全部達到5億元以上。改革完成后,我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數量將大幅減少,資本實力將大幅增強,管理的規范性和服務效能將有效提升,“國家融擔基金——省級政府性再擔保機構——各類融資擔保機構”三級擔保體系建設將更加完善。積極推進改革的同時,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正指導省融資再擔保集團加緊出臺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的舉措,提高擔保效率,降低擔保費率,對涉及防疫物資原料采購、生產轉運、銷售等各環節的中小企業年內免收擔保費。
預計到“十四五”末,全省融資擔保行業在保余額將增加至1500億元、每年增長50%,放大倍數提高至5倍、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擔保費率普遍下降至1%以下,新增撬動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逾2000億元,惠及60余萬戶小微市場主體。
全面落實稅費優惠政策
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我省在授權范圍內出臺了有關配套政策,涉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地方“六稅兩費”等。
《若干措施》要求,全面落實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小微企業減征所得稅、增值稅留抵退稅等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
省稅務局副局長朱東宏表示,我省稅務部門將采取一系列“硬核”舉措,確保各項稅費優惠政策落實落細落到位,突出表現為“四個轉變”:由“單兵作戰”向“集團作戰”轉變;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由“申報享受”向“免申即享”轉變;由“單向記賬”向“多維算賬”轉變。
依托“晉享稅惠”智能管家,“點對點”精準推送個性化的稅收優惠政策,方便納稅人“實時全量”“一鍵獲取”,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同時,全省上線“征納互動平臺”,建立稅費服務三級集中處理中心,實現高效精準的“一對一”輔導,確保疑難問題實時快速解決。
實行普惠性優惠政策“免申即享”,系統自動識別應享受優惠政策,自動計算減免稅額,自動預填納稅申報表。推行增值稅留抵退稅“報退合一”、退抵稅“一鍵辦理”,實現稅款退還直接到賬。
精準分類核算,持續跟蹤分析。既準確推送“政策明細賬”,讓企業及時掌握最新政策,應享盡享稅費優惠;又算清“稅費紅利賬”,讓企業直觀了解享受了多少稅費紅利,增強獲得感;也算好“發展效應賬”,做好各項政策執行情況和促進發展效應的跟蹤分析,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鼓勵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企業群體中創新發展的佼佼者、領軍企業,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生力軍,是補鏈強鏈的重要一環。目前,全省已培育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369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7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戶,進一步夯實了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
今年我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新增‘專精特新’企業500戶,培育一批掌握獨門絕技的小巨人、單項冠軍”的工作目標。省小企業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加大紓困幫扶力度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市場主體倍增計劃,堅持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為基礎,“小升規”為路徑,規范化股份制改造為提升的“三位一體”協同發展道路。
“助企紓困是手段,激發活力才是目的。”省小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薛江炤說。《若干措施》明確提出鼓勵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通過強化技改資金支持、推進專利轉化專項計劃、推動聯合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等具體舉措,加快把全省中小微企業的創新活力、內生動力轉化為核心競爭力、市場競爭力。省小企業局同步出臺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方案》,形成“1+1”的紓困培育政策體系。
省小企業局將實施“專精特新”梯度培育、金融助力、資本賦能、產業鏈配套等8項工程,聚焦“1條道路+2項政策+8個工程”,抓好抓實,推動各項惠企政策落實到位,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支持全省市場主體在“十四五”末同步實現量的提升和質的飛躍。(記者晉帥妮 張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