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貿試驗區掛牌五周年 累計設立企業11.8萬家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肖懿木攝
人民網鄭州3月30日電(肖懿木)160項試點任務已基本實施,累計形成479項改革創新成果,設立企業11.8萬家……3月30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河南自貿試驗區建設五周年新聞發布會,省商務廳廳長、省自貿辦主任王振利介紹了河南自貿試驗區建設五周年工作整體情況。
據王振利介紹,自2017年4月1日掛牌以來,河南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規定動作做到位、自選動作爭出彩。國務院印發的河南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160項試點任務已基本實施,創新構建了政務、監管、金融、法律、多式聯運等五大服務體系;累計形成479項改革創新成果,商事制度改革、跨境電商、多式聯運、商品期貨等領域制度創新走在全國前列。“河南自貿試驗區從‘立柱架梁、夯實基礎’走向了‘全面推進、提質躍升’的新階段,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王振利說。
叫響河南“放管服”改革品牌
河南自貿試驗區聚焦市場主體準入、準建、準營、準退等,開展全生命周期集成化改革創新,在商事登記、投資管理等方面探索了新舉措。在全國率先實行“二十二證合一”改革,建成“一網辦、不見面、一次也不跑”全程電子化登記系統,上線全國首家企業登記實名驗證系統,加大“證照分離”改革力度,叫響了河南“放管服”改革的品牌。
針對企業“注銷難”問題,河南自貿試驗區率先試點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改革,擴大適用范圍、建立容錯機制,公告登記時間從45個自然日壓縮到20個自然日。
同時,深入推進法治自貿建設。河南自貿試驗區設立自貿區法院和法庭、知識產權法庭,設立國際商事仲裁院,出臺《河南自貿試驗區仲裁規則》,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優化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活力。
掛牌5年來,河南自貿試驗區累計設立企業11.8萬家,是掛牌前的4.4倍。2021年新設外資企業80家、實際利用外資19.8億美元,分別增長33.3%、12.7%。
打好營商環境的底子,河南自貿區在貿易便利化上不斷發力、不斷創新。五年來,河南自貿試驗區聚焦口岸通關和監管制度創新,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模式、正面監管模式等多項創新舉措在全國推廣,獲批全國第四個重要國際郵件樞紐口岸,啟用了“互聯網+預約通關”系統,推行“四自一簡”監管改革,90%以上單證實現自動審核通過,貨物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較掛牌前壓縮77.6%和93.8%,與全國平均水平比,又分別多壓縮了11.5、3.8個百分點。這五年,河南自貿試驗區對外貿易持續快速增長,2021年進出口580.3億元,增長144.8%。
在金融服務方面,河南自貿試驗區大力推動金融創新,陸續推出13項外匯創新業務,方便企業開展跨境貿易融資、內保外貸等業務。五年來,河南自貿試驗區為優質企業辦理跨境人民幣便利化業務3000多筆、470多億元,占同期全省跨境人民幣業務量的一半。
“兩體系一樞紐”建設成效凸顯
在河南自貿試驗區的定位中,中心是建設“兩體系一樞紐”。據王振利介紹,在航空貨運方面,鄭州機場開展航空物流電子貨運試點,建立航空物流標準化體系、搭建貨運信息服務平臺,貨物通行時效提升20%,多家航司已在鄭開展電子運單業務。2021年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突破70萬噸,穩居國內第6位。
在多式聯運方面,河南在全國率先建立多式聯運協調機制,研發了全國第一輛航空集裝貨物整板運輸車、第一個省級多式聯運標準體系,順利完成交通強國內陸型多式聯運試點。
目前,河南自貿試驗區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河南自貿試驗區推出了鄭州片區多式聯運國際性物流中心建設方案、開封片區文化產業對外開放與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洛陽片區國際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區建設方案,鄭州片區高端裝備、汽車制造、現代物流、跨境電商等產業集群發展態勢良好。開封片區文化及相關類企業占總數近半,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初顯規模。洛陽片區高新技術企業是掛牌前的4倍,集聚了一批高端制造和高成長性企業,成為引領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我們將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用足用好先行先試優勢,以航空港實驗區、綜保區、高新區、經開區等為平臺,一手抓制度創新,一手抓產業培育,加快集聚國內國際高端要素資源,促進國內國際市場相通、產業相融、規則相連,當好推進制度型開放戰略的排頭兵。”王振利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