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澤區:黨建引領加快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加強黨建引領下的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指出,抓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推行“全科網格”,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迎澤區堅持黨建引領、創新賦能、多元參與、全科服務,全面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持續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能力。
黨建引領 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
新時代城市基層治理面臨諸多新問題,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治理,必須始終牽住黨建引領這個“牛鼻子”,把黨的領導貫穿于基層社會治理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
迎澤區圍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政治引領,堅持區、街(鎮)、社區(村)三級聯動,街道成立“大工委”、城市社區成立“大黨委”,將轄區內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有效整合起來,吸納270余名駐地單位、兩新組織負責人兼任街道社區黨組織委員,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形成多方參與、互動互補的社會治理合力。
2021年11月12日,迎澤區順利完成112個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選舉產生新一屆“兩委”班子成員799名,實現“一肩挑”比例和大專以上班子成員比例、年輕干部比例、女性干部比例明顯提升,班子成員平均年齡36歲,比換屆前下降3.23歲,大量優秀年輕干部紛紛到基層一線勇挑重擔、鍛煉成長,成為黨在基層治理中的中堅力量。
整合街(鎮)內設機構職能,迎澤區優化形成“五辦兩中心一站”管理模式,將長期在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的干部選派到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及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站具體負責,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全面加強基層工作力量。建立區直機關受理街道社區事務聯系人制度,將56個區直機關承擔辦理街道社區事務聯系人的個人信息和本單位受理事項等內容編印成冊,下發至街道社區,全力推動機關服務關口前移。
強化資源保障,完善社區治理。迎澤區委定期專題研究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專項撥付工作經費6000余萬元;公開招錄專職社工345名,專兼職網格員853名,人才引進碩士研究生142名。持續規范社區活動場地建設,全區社區辦公及群眾活動場所面積達500平方米以上的76個、1000平方米以上的43個,統籌各類資源為民服務,完成“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事項439個。
世紀朝陽小區建于2010年,有5000多戶居民,且老年人居多。小區內200余平方米的活動場地新近完成改造后,原本凹凸不平的水泥地變身為耐磨防滑的懸浮地板,并劃分出籃球場、羽毛球場,眾多社區居民享受著家門口運動帶來的快樂,連連稱贊。
一網統籌 激活社會治理神經末梢
新時代城市基層治理需要更多新路徑。迎澤區以社區治理為著力點,突出“一網統籌”,做實“全科服務”,在全省率先實現全覆蓋,激活市域社會治理神經末梢。
因地制宜,“一盤棋”整合資源力量。迎澤區將城市社區(村)劃分為853個普通網格、345個專屬網格,統籌網格內社會保障、綜合治理、應急管理、社會救助等11個部門43項工作,科學設置了基層社會治理重點任務清單,將社區網格打造成排查安全隱患、化解矛盾糾紛、宣傳政策法規、服務人民群眾的前沿陣地,努力實現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憂、辦萬家事。
在網格黨建“一體化”推進方面,迎澤區采取“一網格一黨小組”“多網格一支部”模式建立黨組織,推行街(鎮)、社區(村)黨員干部包聯網格制度,引導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和廣大群眾參與網格管理,實現基層黨建與網格化服務管理的深度融合。按照“就近、就親、就便”原則,將普通網格細分為若干黨員微網格,成立“黨建微幫站”聯系群眾、服務群眾。
王胤是水西關街四社區第三網格的網格員。通過專門為網格員配備的工作手機,她可以在“平安迎澤”App上及時上報巡查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隱患。而她所上報的信息和實時位置,均可在迎澤區綜治實戰指揮平臺上顯示。
以省綜治信息系統、綜治視聯網和“雪亮工程”系統為基礎打造的迎澤區綜治實戰指揮平臺,集實時定位、軌跡巡查、信息發布、網格考核、一鍵報警、指揮調度、可視會商和視頻監控等八大功能于一體,搭建起網格工作的“大腦中樞”。如遇突發事件,網格員可以通過“一鍵報警”功能第一時間與平臺取得聯系。
圍繞事件處置,迎澤區以綜治中心指揮調度為樞紐,通過網格首診、村社坐診、街鎮接診、區級會診,社會治理事件實現“自循環、小循環、中循環、大循環”四級處置,形成“問題上報——案卷建立——任務指派——調查落實——處理反饋——結案歸檔”閉環管理,實現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鎮、難事區域終結、矛盾不上交。
多元共治 “一站式”化解矛盾糾紛
張某是一名聽力一級殘障人士,無住房、無收入來源,因與另一當事人張某某在遺產繼承方面產生糾紛,向迎澤區婦聯尋求幫助。區婦聯隨即為當事人張某申請法律援助,聘請手語老師與其溝通,并與迎澤區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取得聯系。2021年10月,迎澤區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進行了一場“無聲”調解,妥善化解了當事人雙方的矛盾糾紛,并在廟前法庭進行了司法確認,依法高效保障了聾啞當事人這一特殊社會群體的合法權益。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迎澤區創新開展“一站式”化解糾紛,在全省率先成立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著力提升市域治理效能。
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堅持黨建引領,第一時間成立黨支部,建立由法官、檢察官、人民調解員、信訪工作人員、勞動仲裁員、律師、心理咨詢師組成的矛盾聯調隊伍,建立人民調解在前、司法保障在后的遞進式矛盾過濾體系,整合區司法局、區信訪局、公安迎澤分局、區勞動仲裁院、廟前人民法庭及14家專業性調解組織,形成集人民調解、法律服務、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司法確認于一體的多元化解體系。
區綜治中心、區勞動仲裁院、廟前人民法庭等部門整體進駐區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實施一站辦理,細化設置矛盾糾紛受理、勞動仲裁、法律服務、訴調對接和信訪接待等窗口,堅持統一受理、集中梳理、歸口管理、依法辦理、限期處理,實現“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走出一條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路子。
據統計,該中心建成一年多以來,共接待來電來訪22916次,受理矛盾糾紛4107起,通過調裁審一體化平臺化解3762起,事件辦結率達91.5%。(記者楊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