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線 那些不為人知的“一線轉運者”
人民網北京3月21日電 (池夢蕊 李冬梅)近日,初春的京城飄起了片片雪花,正當大家紛紛打卡記錄這一特殊“倒春寒”時,北京市東城區急救站271車組接到了一項轉運任務。
車組醫生楊育興立即與街道負責人聯系,得知被轉運人員是一名11歲的小學生,孩子有些恐慌、害怕,情緒也比較激動。楊育興馬上制定了相應的轉運措施,司機宜寶忠規劃好行車路線,車組人員認真防護后直奔現場。
“我害怕,我不想去隔離點。”當急救車到達指定地點后,孩子的情緒仍未平復。醫生楊育興就在醫療艙內與他交談,安撫情緒,全程陪護。當晚道路濕滑,能見度較低,為轉運任務帶來了諸多困難,但車組人員克服了種種不便,相互配合,順利將轉運人員送到了隔離地點。“大夫,我明白了,隔離不僅是保護我更是保護大家的安全。”通過一路的交流、疏導,下車后,孩子的情緒得到了緩解,也理解了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并向車組人員表示了感謝。
自3月9日開始,東城區急救站每天轉運的人員有時高達幾十人。密接人員來源不同,且其行程軌跡復雜,居住地比較分散,這無疑都給轉運任務增加了工作量和難度,轉運工作面臨著極大挑戰。“每天接到的任務都需要在當天轉運完成。同志們放棄休息,白天黑夜連續奮戰,不停地接聽電話、接收轉運通知單。”在東城區急救站負責人劉東的指揮下,大家按街道、人員類別等信息進行分類,積極與各相關街道取得聯系,及時提供轉運資料。劉東根據轉運資料,統籌安排,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科學、合理地安排轉運工作,提高轉運效率。
轉運車組人員為了提高轉運效率,經常是邊核實信息邊同時做防護,馬不停蹄地一趟接一趟進行轉運工作。由于隔離點比較遠,每次轉運、洗消完成后再返回單位需要三、四個小時。在轉運中,還經常會遇到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影響及時轉運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有的孩子年齡小,家屬難免有些緊張、害怕,車組人員就耐心解釋、反復溝通,直到打消對方顧慮;有的轉運人員沒有事先做好準備工作,到現場后車組還要進行等待,有時甚至長達4個多小時。
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東城區衛生健康委為東城區急救站臨時調派了數名司機,支援東城區急救站轉運工作。當班車組醫生、護士、司機就臨時當起了小教員,對支援工作的人員強調防護重點,指導幫助他們做好自身防護。
平日里普普通通的他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里卻表現出了“英雄”的風范。看似簡單的轉運,考驗的是強有力的組織力和協調力,正是這支隊伍與基層干部密切配合,確保了東城每一位需要轉運的人員能及時到達隔離點。“有時時間緊,吃口方便面就得趕緊走,沒別的想法,就是想每個人平安,每個家庭放心,我們也平安,真的,就是那句話,堅持就是勝利!”劉東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