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地方

      鐘情那一粒最好的谷子(講述·一輩子一件事)

      發布時間:2022-03-18 15:0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趙治海(左三)在給大家講解雜交谷子。
        胡喜魁攝

      趙治海在田間做實驗。
        資料照片

        人物小傳

        趙治海:1958年生,河北省張家口市農科院雜交谷子研究專家。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帶領團隊潛心研究,培育出世界上首例谷子光溫敏兩系雜交種——“張雜谷1號”。“張雜谷”系列品種在14個省份得到推廣,占北方谷子播種面積的1/3左右,畝產由3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節水效益良好。近年來,他積極參與援疆工作,指導當地群眾,在天山南麓原本干旱貧瘠的戈壁灘上,推廣種植超過2萬畝“張雜谷”系列雜交谷子,促進了當地群眾增收。

        在河北張家口市農科院展示廳里,有一株名為“張雜谷1號”的雜交谷子標本。稈和穗長1米多,根系長兩三米,細枝茂密。“根系發達,耐旱抗倒。”一旁,身著布衣、腳穿膠鞋的趙治海,手指著標本,黢黑的笑臉上露出一口白牙……

        今年64歲的趙治海是河北省張家口市農科院雜交谷子研究專家,帶領研究團隊培育出“張雜谷”,將我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谷子畝產由3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張雜谷”還改變了谷子只適宜年降水400毫米以上半干旱地區的傳統,在年降水200毫米的干旱地區也能生長。“谷子蒸騰系數遠低于高粱、玉米、小麥,‘張雜谷’更加節水耐旱。”趙治海說。

        “我當時就鉚足干勁,想用知識為家鄉父老做點事”

        趙治海1958年生于張家口農村,年少時“地里刨食”。“除了鋤地、拉石頭,我還挖過地道、趕過牛車馬車。”1977年恢復高考后,他考上了河北農業大學農學系,從此與谷子研究結緣。

        在學校,趙治海完成了谷子光溫反應試驗,得到河北省農科院指導老師的高度評價。憑著優異的成績,趙治海本可以在大城市找到理想工作;可畢業后,他卻選擇回到家鄉,研究雜交谷子……

        谷子高產雜交種選育是世界性難題。上世紀60年代開始,全國30多家谷子研究單位先后開展雜交谷子研究來服務農業、提升產量。“張家口是干旱半干旱地區,很多百姓只能種谷子。我當時就鉚足干勁,想用知識為家鄉父老做點事。”

        1982年,趙治海來到張家口壩下農科所。彼時,張家口種植谷子面積近200萬畝,畝產不足140公斤。一些山區、半山區以種谷為生的農民急需高產新品種問世。

        “前人受挫的原因是套用水稻、高粱的模式研究,沒有按照谷子的物種特性研究。”剛走出大學校門沒多久的趙治海,對谷子研究提出了新想法。在實驗室,趙治海發現谷子長日照低溫不育現象,想到在學校做過的試驗,他和團隊在80年代中后期提出走谷子光溫敏“兩系法”技術路線的設想。

        問題來了,該路線所需的谷子光溫敏不育株只是偶然出現在作物上,尚未發現規律,能否找到是個未知數。之后,趙治海奔波在研究室和試驗田間。幾十畝的谷子地,種著成百上千個品種,他一株株觀察比較。“有時在研究室通宵達旦,有時在農戶家、瓜棚里一住就是半個月……”妻子楊少青說。趙治海和團隊經歷了數以萬計的試驗,失敗、失敗、再失敗,陸陸續續觀察了幾十萬株谷穗。

        終于,在1994年,趙治海團隊成功選育出谷子光溫敏型雄性不育系“821”,填補了谷子光溫敏不育系研究的空白。隨后,他們成功總結了谷子光溫敏不育技術與規律,經河北省科技廳組織專家鑒定通過。2000年,“張雜谷1號”問世,目前,“張雜谷”系列衍生出20余個品種。

        “我是地地道道的農家娃,農民的需要我懂”

        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援疆安排部署,張家口對口援助新疆和碩縣。和碩縣地處天山南麓,長期以來,土地貧瘠沙化、干旱缺水,嚴重制約農業發展。

        2011年,張家口首批援疆干部抵達和碩縣后調研發現,盡管土地貧瘠,但當地光照強度高、時間長,適合“張雜谷”生長。因此,張家口援疆指揮部立即聯系市農科院,嘗試引進“張雜谷”系列品種。

        “這谷子能喝得慣天山雪水?”剛把“張雜谷”引入新疆時,不少村民和當地干部有質疑。趙治海回憶,他來到和碩縣,和援疆干部一起向大伙講解:“張雜谷”根系發達、抗旱性強,適合當地干旱缺水的自然環境。“本地病蟲害少,天山山脈礦產豐富,可以給‘張雜谷’更多的營養元素。”

        一些村民把和碩縣北部山區沉睡了幾百年的數十畝戈壁開墾出來,種上了“張雜谷”。趙治海不顧幾千公里奔波勞頓,在和碩縣的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科學施肥、澆水……當年,“張雜谷”試種成功,畝產近200公斤。更重要的是,生產出的小米色澤金黃、口感香濃,讓當地干部群眾交口稱贊。

        趁熱打鐵,趙治海和援疆干部一道,又將抗旱能力更強的“張雜谷13號”“張雜谷19號”引入和碩縣,依托當地專業合作社,帶領農民推廣種植。“趙老師和團隊為當地長期提供技術支撐和人才培訓,助力‘張雜谷’快速推廣。”合作社負責人陳學亮說。

        和碩縣曲惠鎮東臺村村民耿云昕說:“剛開始,產量也就每畝380公斤。這些年我們改良品種、加強水肥一體化管理,去年平均產量在530公斤。”

        10年來,“張雜谷”在和碩縣種植規模超過2萬畝;畝產也從兩三百公斤提升到五百多公斤,受益農戶達1000多戶。“我是地地道道的農家娃,農民的需要我懂。”趙治海說。當地生產的小米如今還在網絡平臺銷售,遠銷北京、上海等地。

        “發展循環經濟,能為農民增加收入,為鄉村振興做貢獻”

        1983年5月1日,是趙治海和楊少青原定結婚的日子。可為了把握播種最佳時期,趙治海還在赤城縣的試驗田里忙碌著,不得不把婚期推遲……

        張家口的氣候難以滿足需要,趙治海又將光溫敏實驗搬到海南的試驗田里。為了爭取更多的研究時間,趙治海像候鳥一樣,每年冬天都要從寒冷的張家口地里“遷徙”到海南島的田里。

        “1984年到現在,每年冬季都是在海南的田間地頭度過……”說到這些,趙治海總感覺有些自責,他覺得虧欠親人太多了:他7歲喪母,但和弟弟沒有挨過一次餓,源自于姥姥、奶奶的精心呵護。妻子已和他相伴了幾十年,家里的事也從沒拖累過他。

        “老趙沒一點架子,來了不是下地干活,就是挨家上門指導。到了谷子授粉的關鍵時期,我們一打電話,他準來。”張家口下花園一個谷子試驗基地負責人這樣說。

        對于傾注了一輩子心血的谷子種植事業,趙治海說,谷子不只可以當原糧出售,還能作為企業深加工的原料;谷草還可以為畜牧業提供優質飼草,農民可以獲得“雙份”收益。

        “搞谷子深加工、配套養殖等,發展循環經濟,能為農民增加收入,為鄉村振興做貢獻。”趙治海憧憬著。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18日 06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产精品卡2卡三卡乱码网址| 男人操女人的免费视频| 国产美女做a免费视频软件|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国产chinese91在线| 好妈妈5高清中字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动漫精品专区| 欧美xxxxx高潮喷水| 免费国产a理论片|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成人口工漫画网站免费| 亚洲sss视频| 特黄特色大片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波多野结衣99|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高清videosgratis欧洲69| 国产精品黄页网站在线播放免费| 一级成人黄色片| 日本边摸边吃奶边做很爽视频|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第九色区AV天堂| 国产三级无码内射在线看| 天天摸日日摸人人看| 在线国产你懂的| 一区二区电影网| 日本人在线看片|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欧美黑人巨大xxxxxxxx| 八戒八戒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香瓜七兄弟第二季|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 色多多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