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構建良好創新生態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產學研用結合。落實好各類創新激勵政策,以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壯大新動能。
連日來,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們圍繞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構建良好創新生態熱烈發言交流、積極建言獻策。大家認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創新是第一動力。要把創新擺在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以創新牽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產業發展水平整體躍遷。
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基于超冷費米氣體的量子調控”“煤矸石煤泥清潔高效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等10個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高速飛車等重大項目啟動實施;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個“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成功獲批;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山西)揭牌成立,懷柔實驗室山西基地順利推進;省校合作12大基地加快建設,中國(山西)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成運行……
過去一年,省委高度重視創新生態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布我省創新生態建設規劃,大力推進“111”“1331”“136”等創新工程。通過政策推動和有力舉措,創新成為全省上下的共識,科技創新的體系能力正在不斷提升,良好創新生態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
“瞄準國家重大戰略,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是我省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手段。”全國人大代表、藍頓旭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郝旭說,就國家而言,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雖然我們的科技創新總量上去了,但經濟發展質量和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還有差距。就我省而言,創新生態建設要服從服務于高質量發展,三次產業要實現創新轉型,需要我們擁有更多的關鍵核心技術、關鍵核心裝備、關鍵核心人才,需要推動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在我省加速轉化。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活動的“最后一公里”。郝旭表示,當前,傳統農業產業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產業融合等都對科技創新成果應用需求愈加迫切,因此更要開拓協同創新工作局面。
郝旭建議,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要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推動建立權責清晰、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引導科技成果轉化各類主體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把更多科技成果應用在轉型發展主戰場。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企業是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中堅力量。
當前,我省市場主體數量達到315.55萬戶、同比增長11.3%,其中新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50家。通過一系列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市場主體充分激發活力,企業的創新基因充分迸發,創新源泉得到充分涌流。
圍繞“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國人大代表、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副校(院)長王娟玲介紹,2020年中國農業500強企業中,11家營收規模超過500億元,其中兩家突破1000億元。山西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有649家,2020年總銷售收入也達到1467億元。她認為,雖然農業企業的數量和規模在發展,但創新能力依然薄弱,與農業技術創新主體的目標仍有差距。
“按照‘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要求,項目的5個子課題中有2個須由相關的農業企業來牽頭,并由企業自有的、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科技人員來主持,但是我省符合要求的很少。”王娟玲分析,具體表現在農業企業中有研發能力和團隊的少,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屈指可數。
對此,王娟玲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政府要加強頂層設計,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有效整合農業科技資源,暢通科技人員流動通道,建設合理共享的資源、技術公共應用平臺,促進創新要素有序流動,營造良好的企業創新發展環境;二是企業要練好內功,建立自己的研發團隊,加強與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聯合,與科研、金融、創意機構聯合,將農業研發、生產、加工、儲運、品牌等各環節連接成有機整體,在打造全產業鏈中實現自身發展;三是科研單位要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營造符合農業科技創新規律和人才成長的環境,進一步完善人才和科技成果考核評價機制,促進高質量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用好人才第一資源
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創新離不開勇于創新創造的優秀人才隊伍。
讓實習實訓大學生免費拎包入住并發放生活補貼、為高校干部人才提供掛職鍛煉崗位、對新型研發機構給予經費支持……2021年,我省以人才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帶動全省創新動能進一步激發,創新生態更加優化。
參賽職工累計1722萬人次,產生創新成果45萬項,創造經濟價值158億元……這是近年來我省工會“五小”競賽的成績。圍繞“六新”突破的重大攻關課題,我省從969項創新成果中篩選出91項,作為轉型項目重點培育,組織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揭榜攻關,打造職工創新“孵化器”。通過技能培訓平臺,實施“人才高原”戰略,開展“花開滿園”行動,加強技術帶頭人培訓,累計培訓各類工匠人才3000人次。
全國人大代表李秋喜就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技能人才隊伍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強勁推動力,也是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掌握專業技能從事專項工作的從業者,理應得到更多的就業支持。科學制定并出臺持證上崗制度,可以進一步激勵從業者主動學習的動力和熱情,進而促進產業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
李秋喜建議,打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行業專項能力評價證書全國互認通道,持續強化技能人才與技術人才互通晉升渠道,尤其是鼓勵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動,以此帶動產業工人整體水平的提升。貫通全國性行業組織評價機構與各省市備案評價機構、政府主管部門的資源互補通道,將評價工作目標統一化、過程規范化、方法科學化,促進人才隊伍有序建設。(記者楊文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