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燕代表:為“農”代言 把鄉村振興人才培養作為終身事業
人民網太原3月4日電(記者 麻潞)3月3日到達駐地后,全國人大代表、山西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馬瑞燕開啟了“兩會時間”。作為一名連任兩屆的全國人大代表,這是她履職的第10年。“今年,我帶了‘關于加強高等院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培養生物安全人才、設立生物安全學科體系的建設’等建議。”
馬瑞燕求學、工作都和“農”緊密相關,從事的是生物防治領域的教學與研究。簡單說,就是利用自然界“一物降一物”的原理來防治害蟲、減少農藥殘留或替代藥物,保護生態環境安全。
“一年樹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植物保護專業教師就是希望‘谷’‘樹’‘人’都健康成長。”在這一理念的支撐下,馬瑞燕堅持深入農村調研了解群眾訴求,同時堅持在農業和高等教學一線,躬親實踐、兢兢業業。
從涉農生均經費提高、獎助學金傾斜到學費減免,從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到農村學校質量提升,馬瑞燕始終都在為加強涉農人才培養、為鄉村振興專業人才儲備建言獻策。其中,她提的高等農林教育、“三農”人才培養、公費農科生、山西“農谷”建設等方面建議與意見得到重視或采納。
人的疫情、動物疫情、植物疫情、外來生物入侵、生物資源的喪失等對我國的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生物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馬瑞燕認為:“適應我國生物安全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新任務,制定一部具有基礎性、系統性、綜合性和統領性的生物安全法十分必要。”她立足自身研究領域,提交的生物安全議案“開花結果”。2020年10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經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于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這讓馬瑞燕感到莫大鼓舞。
2021年全國人大會議期間,馬瑞燕提出了關于出臺政策鼓勵和引導大批涉農涉醫涉教等專業大學生下鄉就業促進鄉村振興的建議,希望國家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和引導農業、醫學、教育等專業人才到“三農”一線工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涉農專業人才,必須做好人才的培養、儲備和崗位使用。”馬瑞燕說,“作為‘農’字頭的代表,我還將繼續關注農科教領域,向著農業技術創新持續發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