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陽縣:蘿卜“開花” 產業富農
聽聞湖南岳陽縣的蘭花蘿卜近年來在市場上賣得俏,成為當地農戶增收致富的特色農產品,實現了“產銷兩旺”,近日,記者到當地一探究竟。
“去年,蘭花蘿卜加工量達到8000噸,產值超過2000萬元!”湖南天裕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裕農業”)位于岳陽縣麻塘村,生產經營副總經理萬剛介紹說,公司主要以蘭花蘿卜、蓮藕、土豆等蔬菜為原料,加工生產小包裝休閑食品,目前有4棟生產車間,6條自動化生產線,日產能達200萬包。
“嗤啦”一聲,撕開一小包蘭花蘿卜品嘗,只覺鮮辣脆嫩、余味悠長。蘭花蘿卜又名“蓑衣蘿卜”,是洞庭湖一帶的傳統醬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生產歷史。它由洞庭湖區盛產的皮薄、肉嫩的鮮蘿卜為原料,輔之以辣椒粉、鹽等味料腌制而成。
由于蘿卜經花刀切后,仍是一個整體,提起時,形同盛開的蘭花,又像過去農民使用的雨具蓑衣,故得此名。2016年,“岳陽蘭花蘿卜”成功申報了中國地理標志商標。
來到天裕農業生產車間,只見鹽漬池里,一個個“白胖子”挨個兒躺在一起,正舒展身姿泡著“鹽水浴”。
“每個池子能腌150噸蘿卜,腌制期約4個月。之后,再經過自然發酵、切片、脫水、拌料等10多道工序,產品才能制作而成。” 萬剛告訴記者,近幾年銷量見漲,公司打算進一步擴大產能,眼下,兩個新車間的地基已經打好,即將動工開建。
據了解,蘭花蘿卜冬種冬收,不與糧食爭土地,投入小、見效快,畝產可達3000至4000公斤,凈收益超過1200元,農民種植的積極性比較高。憑借這些優勢,岳陽蘭花蘿卜種植被列入了“湖南省重點產業扶貧項目”。
然而,作為一種傳統醬菜,要實現產業化發展,還面臨諸多困難。過去,岳陽蘭花蘿卜主要以家庭腌制和食用為主,個頭碩大、保質期短,缺乏工業化的加工技術、平臺以及銷售渠道,經濟附加值并不高。
為了推動這一特色扶貧產業提檔升級,從2018年開始,岳陽縣聘請中國農科院、湖南農大等單位的10多名專家擔任技術顧問,成功培育出了能夠保留傳統蘭花蘿卜爽脆口感與風味的種子,并為種植戶們提供土壤檢測、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服務。同時,依托當地10多家農業龍頭企業和各鄉鎮農業合作社,不斷提高蘭花蘿卜深加工技術,擴大種植規模,拓寬銷售渠道。
“在蘭花蘿卜產品上,公司已經注冊了3個自有商標,還為多家已上市的大型休閑食品企業提供代加工服務。” 萬剛介紹說,天裕農業專門成立了一支20多人的科研團隊,每年把年銷售額5%以上的經費,用于新口味、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目前該企業已獲得發明專利4項以及實用新型專利16項。
看好蘭花蘿卜的市場前景,48歲的金垅村村民鄧艷兵從2020年開始,通過土地流轉,種了300多畝蘭花蘿卜,成為村里的種植大戶。
“企業和我們簽有兜底收購協議,產多少、收多少,不愁銷。”鄧艷兵說,去年,他種植的蘭花蘿卜收成達到90多萬公斤,其中20萬公斤優先按市場行情,賣給上門采購的商戶,余下的70萬公斤由天裕農業兜底收購,畝產凈利潤約1200元。
2021年,岳陽縣蘭花蘿卜種植面積近6000畝,年銷售訂單額達到1億多元。
目前,該縣啟動了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項目,引進了7家省、市級龍頭企業和5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有蘭花蘿卜、蓮藕、竹筍種植基地共計10萬余畝,通過訂單合同、服務協作、流轉聘用、股份合作等方式,與農戶形成利益聯結機制,已帶動超過5萬農戶實現增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