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鄉串村 烹飪一方風味
原標題:走鄉串村 烹飪一方風味
1月24日晚,四川美食系列紀錄片《川味》的新作——《鄉廚》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CCTV-2上線開播、嗶哩嗶哩網絡首播,并同步推出四川方言版。同時,新加坡星河start hub同步進行海外首播。
《川味》是彬歌發起并擔任導演的四川美食人文紀錄系列,從2014年第一季首播以來,已連續推出3季,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捷克、尼泊爾等全球50余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收到眾多好評。
作為一檔美食人文紀錄節目,《川味》注重美食與美食所蘊含的一方文化的探尋與講述,《鄉廚》首次以人為主要拍攝對象,聚焦活躍在廣袤鄉土的鄉廚。
首次以人為主要拍攝對象和呈現視角
《鄉廚》是《川味》第四季的先導節目,一共4集,集中展現20位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鄉廚故事。
“80后”彬歌是內江人,童年時外婆做的臘肉成為他對家鄉最溫暖的回憶之一。近幾年從事《川味》紀錄片的拍攝,更讓他深刻感知食物與家鄉的聯系。“我一直覺得,美食是有記憶的,也是有溫度的。”彬歌告訴記者。
2017年,在做完第三季《川味》后,彬歌希望第四季的節目能夠重點聚焦“美食與鄉愁”這樣一個核心。“前期策劃時,我們確定‘煙火千年、人生百味’作為第四季的主題,一共分為三個篇章:鄉廚、鄉愁和味道。”彬歌說,其中,鄉廚部分也是首次以人為主要拍攝對象和呈現視角。
2020年,《川味》項目組在全川尋找民間鄉廚,經過多方征集和走訪,前后大約花了半年時間,最終確定20位拍攝對象。他們中,有的走鄉串村多年掌勺各類鄉村宴席,有的在小鎮上堅守一門美味傳承手藝,還有的返鄉創業成為新鄉廚。他們手里藏著深山田野的美味,掌中定著幾十上百桌宴席的“乾坤”,把當地的食材、水土、習俗“烹飪”成一方風味。
從鄉廚變遷看鄉村變化
“我們希望能夠記錄下原汁原味的鄉間美食,也客觀呈現與時俱進的新變化。”彬歌說,在《鄉廚》中,前期進行故事選擇時還有一層暗含的深意:希望能夠通過這些故事和案例,記錄下鄉村多元發展的影像資料,為鄉村振興提供一些借鑒和思路。
“如今的鄉村,有了更多元的發展路徑。例如在片中,能夠看到如何用一道豆腐宴與發展鄉村旅游結合,實現美食與旅游的雙向賦能;返鄉創業者在水庫建設時發現機遇,用一道魚實現致富并帶動當地農家樂發展;等等。”彬歌說。
彬歌透露,除了《鄉廚》外,《川味》第四季剩下的其他兩個篇章也正在進行后期制作,預計年內與觀眾見面。
對于《川味》系列,彬歌有一個長遠的構想,這一季節目完成后,下一步希望能夠做海外版,尋找四川人在全世界的美味故事及承載的情感維系。“如果僅僅只拍攝美食,可能內容是有限的,但我們的內核是尋找美食背后深層次的故事,第一層是美食所采用的食材、技法,第二層是這些技藝的故事來源以及所延伸的地域、氣候相關等更為深層次的表達。”彬歌說。(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夢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