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堅決糾治“責任轉嫁村社”問題
本該由上級部門、專業人員完成的任務卻轉嫁給了村社干部,同一項工作卻要根據不同的統計要求反復分解合并,同一份文件要上傳到好幾個App……諸如此類的問題讓基層干部疲于應付。責任轉嫁、政出多門、重復統計,折射的是個別業務部門工作態度的“老爺心理”、工作方法的野蠻粗暴、工作作風的不深不實,造成了貌似熱熱鬧鬧抓落實下新的形式主義。
連日來,杭州市紀委市監委立足紀檢監察職能,深入查找基層呼聲背后的形式主義問題,督促開展專項整治。
“屬地管理”不是責任轉嫁
一些地方和部門以“屬地管理”為由,把一些自己職責范圍內的、風險大的、棘手的工作推給基層,導致基層不堪重負。
前不久,杭州市拱墅區紀委區監委選派80多名機關干部,組建18支“解題”小分隊,深入基層社區開展蹲點掛職活動,圍繞基層減負問題清單開展深入調研。比如,部分社區提出“有28塊牌子需要上墻,不現實”“功能性指示牌五花八門”等問題,拱墅區紀委區監委將問題梳理后抄告給拱墅區民政局整改。目前,拱墅區已清理社區各類不符合規范的上墻制度、流程386個,整合宣傳陣地378處。
有了明確權責邊界,基層治理才能責任分明、有序運轉;有了更多資源支持,基層干部就能更有底氣、更加主動。親歷社區減負歷程,切身感受社區減負獲得感的拱墅區和睦街道化纖社區書記徐美芳說,“社區減負取得如此明顯的硬核成效,離不開紀檢監察機關的有力監督。”
看似層層壓實任務,實則層層轉嫁責任;看似逐級落實工作,實則在“甩包袱”。“責任轉嫁村社”問題表現多樣、成因多元,有的不乏政策執行過程中變形走樣的因素。怎樣精準抓好糾改?
杭州采取了分類整改、滾動監測、推動試點、完善機制的辦法。對個性問題即查即改,整改情況限期反饋;涉及全市層面的共性問題,由杭州市紀委市監委以告知函形式通報市級主管部門,督促舉一反三抓好規范;對查實問題且造成不良影響的,嚴肅問責,形成震懾。在此基礎上,拓展信息渠道、創新機制制度,自上而下促進標本兼治。
“數智減負”構建App“黑白名單”動態管理機制
“不少功能重復的App、網站都整合在了一起,終于不用一事多傳、一照多發了。社區干部可以騰出手來多處理一些群眾的事情!”在杭州市臨平區東湖街道紅豐社區,剛剛為群眾完成一個補助審批事項的監察聯絡站站長唐志良,一邊在手機上刪除用不著的業務App一邊稱贊。
社區干部一個人同時要面對好幾個不同系統和網站,對于一些業務重合網站,還存在平時“一動不動”,為應對突擊錄入各種數據的尷尬情況,有時上傳的內容早已在別的平臺錄入留痕……有人打趣社區干部變成了“數據搬運工”,同樣的數據哪里需要往哪兒搬。
本應讓社區干部提高效率、群眾享受更精準服務的“好事”,非但沒有達到效果,反而讓基層干部疲于應付。諸如此類問題給社區干部和群眾造成的困擾,逐漸演化成了“數字枷鎖”下的形式主義。
臨平區紀委區監委把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作為糾治“四風”的重要任務,從推動整頓區級政務應用入手,下架區級低頻應用17個,整合提升功能重復應用26個;臨安區通過數智系統建設,對村社干部日常工作和事項數據標準化采集、自動生成臺賬,大大壓縮了制作臺賬等工作消耗時間;錢塘區明確社區工作人員一個條線工作只保留一個工作群,通過“整合+清理+降頻”的方式,切實為基層干部減負。
為防止數字化改革中新的“責任轉嫁村社”問題,杭州市委辦公廳督促推動“數智減負”,加強多跨場景試點建設。下一步還要推動完善村社減負線上管理,推進村社“一票否決”和責任狀簽訂等場景與黨政機關整體智治系統對接,構建App“黑白名單”等動態管理機制,實現“責任轉嫁村社”問題數字化預防、監測、糾改、反饋的工作閉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