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體驗!北京200多項“黑科技”搭建冬奧應用場景
人民網北京1月9日電 (記者潘俊強)1月7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新聞發布會舉行。北京市委宣傳部、市科委、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政務服務局、通州區委主要負責人從不同角度勾勒北京未來發展藍圖。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王建新介紹了“科技冬奧”先進成果。據透露,截至目前,在冬奧場景先后測試和使用了200多項技術,搭建了60多個細分應用場景。
“北京冬奧會不僅是展示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舞臺,也成為展現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果的重要平臺。”王建新說,截至目前,在冬奧場景先后測試和使用了200多項技術,涉及信息工程與軟件工程、公共安全、高清視頻、5G和新能源等領域,適用智慧、綠色、安全、防疫等60多個細分應用場景。在這些技術中,已確定賽時應用70余項。其中20余項在技術先進性和應用展示度方面極具代表性,亮點紛呈。
比如,疫情防控方面,北京在體溫監測、環境消毒、病原體檢測等環節推進多項技術成果應用,切實發揮科技對北京冬奧會疫情防控的支撐作用,全力保障賽事安全。“我們研發了公共空間氣溶膠新冠病毒檢測系統,可實現場館內空氣的病毒監測預警和快速檢測,檢測靈敏度比傳統檢測手段提高了3倍,同時在國家速滑館、冰立方等場館進行了相關測試。此外,我們還研發了基于開源芯片、邊緣計算等技術的多體征感知設備,現已在多個場館完成測試。”
圍繞場館建設、場館運行、交通物流等方面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攻關,建立了數字孿生和智能化集成管理平臺,并運用到速滑館建設當中,節省主體結構工期2個月、鋼材近3千噸,在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建成環境精準控制平臺,形成場館“能源總管家”,日能耗降低10%以上。
圍繞冬奧會食品等環節,建立了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冬奧食品安全保障平臺,實現了對冬奧會食品的可追溯。為了提升觀賽體驗,還研發了基于三維空間重建技術的冬奧虛擬導覽系統,實現場景展示、VR導覽等服務功能。
王建新還介紹,圍繞賽事報道、賽事轉播、現場導覽等方面提升冬奧會觀賽新體驗。比如,研發國內首臺套5G+8K轉播車并投入使用,將為公眾提供優質的非現場觀賽服務。以“悟道2.0”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為底層核心技術,研發數字人手語播報系統,方便殘障人士收看賽事報道。云轉播技術方案已在測試賽中多次驗證,賽時將為OBS制作“子彈時間”,并服務北京冬奧新聞發布會視頻服務系統等。此外,還研發了基于三維空間重建技術的冬奧虛擬導覽系統,實現場景展示、VR導覽等服務功能,為運動員、觀眾等帶來全新體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