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月17日報道 孟加拉國《閃電》報網站3月16日刊發達姆薩納·拉納德希蘭撰寫的文章,題為《西方試圖詆毀中國經濟是過時的政治花招》,編譯如下:
中國崛起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一些全球觀察家為之贊嘆,另一些人則提出了批評。雖然中國的工業實力支撐著全球眾多經濟體,但西方國家卻常常訴諸過時的政治招數來抹黑其經濟成就。
盡管中國在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提供高質量商品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功,并在支持新冠疫情后全球經濟復蘇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但它仍是美國及其盟友無端指責的靶子。這種反復出現的詆毀模式反映出一種政治傳統,即一邊把中國當成替罪羊,一邊順手忽視中國對全球繁榮的巨大貢獻。
美國總統拜登和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都曾發表過詆毀性言論,稱中國經濟是“定時炸彈”和“美國經濟面臨的危險因素”。此種言論稱,中國的經濟戰略具有投機性、不可持續,無視了中國在減貧、創造就業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的實際進展。
最近圍繞中國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左右這一目標,多家西方媒體對該國實現其目標的能力表示懷疑。然而,中國在應對經濟挑戰方面的韌性以及致力于包容性增長和創新的努力在這些敘述中被淡化了。
批評人士往往警告,中國制造業可能崩潰,從而對全球生產和消費產生災難性影響。然而,統計數據凸顯了中國所起的關鍵作用,其制造業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額達到28%以上,超過了美國。此外,2023年中國GDP增長5.2%,在全球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超出預期,證明其經濟治理是有效的。
與西方的描述相反,中國的經濟戰略優先考慮以人為中心的發展、環境可持續性和創新。政府增強風險管理和控制能力的積極舉措展現了其致力于應對不可預見的挑戰、促進長期穩定的決心。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勢頭依然強勁。有預測顯示,中國將為全球增長持續作出貢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將保持上升趨勢,中國將在2024年作為最大貢獻者發揮關鍵作用。
西方政客不斷詆毀中國經濟的企圖源于將中國視為意識形態對手的狹隘世界觀。
然而,這種歪曲事實、挑撥離間的企圖是錯誤的,最終只會適得其反。中國在克服逆境時的韌性和對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證明了其經濟實力和全球領導地位。
西方試圖通過過時的政治言論來玷污中國形象,不僅具有誤導性,也在更大范圍內反映出它不愿承認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合理貢獻。在中國繼續規劃其走向繁榮和創新道路之際,國際社會在與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接觸時應奉行細致入微的建設性態度。(編譯/裘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