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3月14日電 題:中國起重機為何成為美國的“眼中釘”
作者 三里河
1994年,振華重工首次將中國大型集裝箱起重機帶入美國市場時,怎么也想不到,30年后,中國制造的起重機成了美國的“眼中釘”。
今年2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提出,在未來5年內投資200多億美元用于港口安全建設,其中包括在美國國內生產新的港口起重機,以更換全美各地港口的中國產起重機,消除其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所謂“潛在威脅”。
美媒近日就該事件大肆炒作,稱產自中國的起重機帶有先進的傳感器,安裝了可以遠程訪問的“蜂窩調制解調器”,可以記錄和追蹤集裝箱的來源地和目的地。
作為全球最大的重型裝備制造商之一,振華重工于3月9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所提供的起重機不會對任何港口構成網絡安全風險。截至2023年底,振華重工的港機設備在美國市場占比達80%以上,產品遍布西雅圖、邁阿密、長灘等重要港口。
中國起重機矗立在世界各地
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振華重工的岸橋、場橋、運輸船。 振華重工供圖
美國或許很多人是從奧巴馬的一次演講中認識了振華重工。
2013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在邁阿密港口發表演講,大談“美國制造”。結果一陣風吹落了奧巴馬身后港口起重機上的美國國旗,露出了“振華ZPMC”的標志。隨后,現場工作人員迅速爬上起重機,再次用美國國旗遮擋住“振華”。這件事也讓振華重工名聲大噪,許多網民戲稱“奧巴馬免費為中國制造代言”。
振華重工于1992年正式成立,那時的港口機械市場主要由歐洲、日本、韓國的重工企業覆蓋,占據了全球95%以上的市場。初出茅廬的振華一開始就瞄準了國際市場,在“搶灘”加拿大溫哥華港后,美國市場成了振華的第二個目標。
美國是集裝箱機械的創始“前輩”,由于勞動力日趨昂貴,在振華重工誕生之時,美國已退出起重機制造市場,其所需設備全部依賴進口,但美國在技術和法規方面仍然有著嚴苛標準。
1994年,振華重工在國際招標中一舉中標,為美國邁阿密港制造4臺超巴拿馬型岸橋(岸邊集裝箱起重機),這是振華產品首次進入美國,也是中國大型集裝箱機械首次進入美國市場。為了按時交付這筆訂單,振華重工甚至自己打造了整機遠洋運輸船。
1998年,美國有6個港機項目向全球招標,振華重工中了5個。英國的行業專業雜志《World Cargo News》也因此刊登出:ZPMC(振華重工)“席卷”美國。
現如今,振華重工的產品已進入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岸橋產品市場占有率超過70%,連續27年保持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
在目前美國的港機市場中,除了振華重工,中國的三一重工、芬蘭的科尼和卡爾瑪、德國的利勃海爾等都是“玩家”,這些企業無一不是工程機械制造領域的龍頭企業。
振華重工為什么能將港機設備做到全球第一?“一是因為它已經形成規模效應,二是因為它在技術創新和勞動力、運輸、原材料等綜合成本方面具備比較優勢。”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南通大學長三角現代化研究院院長何建華告訴“三里河”,中國龐大的市場以及中國人勤勞肯干的性格,也為培育世界級制造業企業提供沃土。
隨著中國工程機械制造能力持續增強,相關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工程機械累計出口額34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8%。從各企業公布的數據來看,海外市場的拓展是工程機械企業2023年業績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
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振華重工建造的自動化岸橋。 振華重工供圖
“安全威脅”是個筐
今年美國大選一開始,一些美國政客就開始提議拿中國汽車“開刀”,先有議案建議提高對中國汽車的進口關稅,后有拜登宣布將“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動”,確保“來自中國等令人擔憂的國家的進口汽車不會破壞我們的國家安全”。話術與針對中國產起重機時如出一轍。
何建華表示,現階段,世界大國已從重視虛擬經濟回歸到重視實體經濟發展,而工業則是一個國家強大的引擎。“美國過度‘去工業化’的發展方式,使它處在相對不利的位置,所以美國要對工業、制造業最強大的中國進行遏制和打擊。”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0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制造業大國。此后,中國制造業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中國也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的國家。
這樣看,美方不斷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以至于草木皆兵的邏輯其實很清晰。中國產汽車、起重機等成為美國的“眼中釘”,在大類上都屬于制造業。中國的制造業太強了,市場競爭下的比較優勢極其突出,影響到了美國的利益,所以要千方百計地對中國進行打壓。
學界有個詞來形容美國目前的競爭模式——“比爛”,也就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看誰先撐不住。
何建華認為,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決策者某種程度上陷入了認知誤區。以振華重工為例,雖然是中國企業,但產品卻是世界共享的。振華之所以能在美國占據很高的市場份額,是公平競爭的結果,“如果產品又貴又不好用,美國也不會購買振華的產品,所以這本身是一個互利互惠的事情。”
1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從指控中國信息技術設備留有“后門”,到聲稱中國生產的起重機是收集情報的“特洛伊木馬”,再到渲染中國生產的電動車電池“威脅”國家安全,美國有關政客鼓吹的“中國威脅”氣泡越吹越大,同時他們打著國家安全幌子遏制中國發展的真實意圖也越來越暴露無遺。對這些美國政客來說,中國什么先進,什么就是“威脅”,就要采取一切措施進行打壓。(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